ZKX's LAB

柯伊伯带深处 宇宙中是不是大部分行星系中只有一颗恒星?宇宙中只有一颗恒星的星系多吗?

2020-10-01知识7

拍摄星空相机长曝时,你都在做什么? 回味脑子里的星图,漫天巡游,看向哪里就知道那里是哪颗亮星哪个梅西耶星座如何连线,行星是否在周围,有…

柯伊伯带深处 宇宙中是不是大部分行星系中只有一颗恒星?宇宙中只有一颗恒星的星系多吗?

人类可能达到第三宇宙速度飞出太阳系吗? 事实上,宇宙飞船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并不难,人类发射的很多探测器都能超过这个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的定义为从地球表面发射的航天器摆脱太阳引力作用所需的最小初速度,大小约为16.7千米/秒。只要航天器大于这个速度,此后无需进一步加速,航天器就能够依靠惯性飞出太阳系。迄今为止,人类发射最快的航天器为太阳神号,其飞行速度高达70千米/秒,远远超过第三宇宙速度。目前,共有五艘人造探测器正在飞离太阳系,它们分别是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以及新地平线号。这些探测器在飞行的过程中,都使用了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从而减少所需携带的燃料。它们的速度都已经达到了逃逸速度,将朝着不同的方向飞向宇宙深处。目前,在这五艘探测器中,先驱者10号和11号已经失联。虽然这些探测器都已经飞行了很长的时间,但它们都还没有飞离太阳系。目前,飞得最远的是旅行者1号,距离地球大约14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5亿千米),而太阳系的半径至少为1光年(1光年≈9.5万亿千米)。因此,还要再过几万年之后,探测器才能飞离太阳系,真正实现星际旅行。根据目前的飞行轨迹,先驱者10号朝着金牛座方向飞行,并在200万年后飞抵毕宿五(该恒星目前距离地球68。

柯伊伯带深处 宇宙中是不是大部分行星系中只有一颗恒星?宇宙中只有一颗恒星的星系多吗?

太阳系有多大?银河系又有多大? 太阳系之中除八大行星之外,还有已经确定的十几万颗小行,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大概有五亿公里)的较大区域内运转外(据天文学家们估算,在火星和木星那片较大区域内,大概有五十多万颗小行星)还有星云·星际介子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太阳系内的天体或者叫物质。如果把已经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外的冥王星,做为太阳系的边界的话,那么太阳系的直径就有一百二三十亿公里。但是最近些年,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在已经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外的冥王星之外,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距离太阳三百零五亿公里,还有一颗质量十倍于地球质量的特大行星,命名行星九。这样一来,太阳系的半径就扩大六倍,并且在行星九到冥王星之间还有一个更大的小行星带,这就是太阳系大概的范围和所含物质。再说银河系,银河系大概有两千亿左右个恒星,也就是有两千亿个类太阳系。但它们不完全和太阳相似,大的恒星太阳根本无法相比。还有星团,星云,星际尘埃气体等。这些天体都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它的直径大概在100000光年左右,厚度中心一带在三千到六千光年。我们的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大概是二点六万光年,围绕银河系运行一周两亿多年。

柯伊伯带深处 宇宙中是不是大部分行星系中只有一颗恒星?宇宙中只有一颗恒星的星系多吗?

宇宙中是不是大部分行星系中只有一颗恒星?宇宙中只有一颗恒星的星系多吗? 在目前可观测到的宇宙中,恒星双星、多星系统的占60%以上。包括我们的太阳系都极有可能是个双星系统。因为对外围的几个行星比如天王星、海王星等运行轨迹以及柯伊伯带小行星整体运动规律的大量观测数据支持太阳系深处可能存在另一个质量很大的暗星。

根据现代文明科技的发展,人类还要多少年才能走出银河系? 目前无法预测!人类科技要多久才能真正走出太阳系都是个大问题,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飞行了40年,刚越过了柯伊伯带,但要穿越奥特星云可能还需要3万年!旅行者1号于1977年发射升空,从地球开始一路向着银河系中心飞行,近距离观测了木星、土星,于2012年到达柯伊伯带,柯伊伯带距离地球50到500个天文单位,距离最远可以到750亿公里之外,而旅行者1号刚飞过了大约200亿公里,而太阳系的直径据推算有1光年,约9500万亿公里,需要4、5万年才能真正飞出太阳系。而旅行者1号可能在2025年之后就无法供应任何单一仪器,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功能的“天体”。人类目前的科技发展,在我们看来已经十分迅速,各种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但实际上受限于观测设备的限制,一些现象并不能很好地观察,也有一些设想,因为科技实力不足而无法实现。1969年美国登陆了月球,接下来的三四年美国一共成功登陆月球6次,但却花费了巨大的物资,最终不得不停止。即便是四十多年后的今天,登陆月球也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升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使科技水平指数上涨,但具体发展速度,现在并不能很好地预测。也许需要几万年,人类才能向银河系。

太阳系周边出现的结界究竟是什么? 但是很多人可能只记得他研究过发明,但事实上他也有许多预言。最着名的预言是太阳系边缘有一层“结界”,将地球包裹起来从而不被外星文明发现,这是怎么回事?首先从太阳系的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除了太阳、八颗行星和卫星外,还有小行星带和冥王星占主导地位的矮行星,冥王星是太阳系的边缘,然而经过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发现冥王星不是太阳系的边缘,因为除了冥王星之外还有一个聚集了无数小行星的区域,称为柯伊伯带。柯伊伯带的直径约为3000千米左右,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不同柯伊伯带主要位于海王星轨道的外侧,即黄道面,目前新的视野正在探索柯伊伯带的最深处,主要任务是验证柯伊伯带的起源,据科学家称柯伊伯带可能由原始星盘的碎片和一些天体残骸组成。因为它距离太阳大约30个天文单位,而且比冥王星更远,所以它曾被认为是太阳系的边界,但后来发现这不是太阳系最边缘的区域,那么太阳的边界在哪里?根据最新发现太阳系的边界实际上是奥尔特星云的外层,与柯伊伯带的一小部分相比,奥尔特星云就像一个“结界”完全包裹着整个太阳系。那么“结界”怎么形成呢?事实上它类似于柯伊伯带,但是星云的历史悠久,据说20亿年前太阳星云的残余物最初存在。

《三体》中的智子与三体人之间的通讯是什么方式? 终于要直面这个问题了。虽然是三体迷,但我还是能分清脑洞与现实的区别的。总有一些看不懂或者故意看不懂的人给《三体》挑刺,大部分批评都属于吹毛求疵甚至是无中生有,但不否认,《三体》本身确实有一些硬伤。其中我认为最影响书中故事发展的一个硬伤,就是智子和三体的通讯。正如题主所说,书中把这种通讯设置为实时通讯,那就是眼下流行的“量子通讯”了。所谓“量子通讯”,利用的原理是量子纠缠。但是严格来说,量子纠缠只能实现远距离信息的即时通信,但不能实现实时通信。量子纠缠是一种被证实确实存在的量子力学现象,严格的数学表达我不会,就说说通俗的理解吧。大概就是一对量子态的粒子,无论分隔多远,其中一个的状态改变了,另一个也会“同时”改变。这种超距作用被视为“鬼魅”,如果要计算当中的信息传递速度,会得出超越光速的结论。这显然违背相对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量子纠缠不能算是信息传递。那像什么呢?经常有人拿“一对手套分开两个地方存放”的例子来说明量子纠缠,虽然不准确,也可以参考。意思就是说,只要你打开其中一只手套,马上就可以从它的样子判断出另一只的样子—这一只是左手,那一只必然是右手。这一只是右手,那一只必然是。

拍摄星空相机长曝时,你都在做什么?

你对宇宙空间的认识有哪些? 浩瀚的宇宙,它有规律的运转着。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很多太空空间暗物质,咱们肉眼观不到,也研究不透。宇宙多维空间和银河系,带给科学家们太多的遐想逻辑。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真正要揭开宇宙形成之谜,就要找到宇宙开端大爆炸产生的原始引力波,遗憾的是,原始引力波至今没有被观测到。它仍戴着神秘的面纱,对银河的探索和研究从未间歇过,虽然从非常久远的古代就认识了银河系,但是对银河系的真正认识,还是从近代开始的。宇宙大爆炸之后,无数星球随之诞生。有的成了发亮的恒星,有的成了依靠恒星运转的行星。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如同星球一般,改变不了自己的运行轨迹。而我们得到与失去的一切,就好比宇宙的星球孕育出生命的过程。每个人的身体好比小宇宙,心脏如同太阳一样,孕育地球上万物生命,而我们必须依赖这颗恒星。

旅行者1号能避开柯伊伯带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飞出太阳系吗? 关键不是能不能避开小行星,旅行者1号本身就已经跨越180亿公里之外的科伊伯带,目前已经飞到了日光层,处于星系物质和太阳系物质的过度区域,然而距离飞出太阳系还十分遥远。从现在的各种太阳系模型上来看,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海王星之外的科伊伯带都有大量动陨石、小行星分布,相互之间的距离看起来十分近,要穿越陨石密布的天体带似乎非常困难。但是木星和火星之间的轨道,乃至更远处的科伊伯带的周长实际上是非常大的,要知道火星绕太阳运行的半径是227,940,000 千米,周长则更长,科伊伯带就更不用说了,体积很小的陨石小行星等天体分布在狭长而广阔的轨道上,分布密度是非常低的,而旅行者1号、2号两颗飞行器在穿越这些地方的时候速度又非常快,撞击陨石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比在路上行走被车辆撞击的几率还低不少,目前这两颗都跨越了科伊伯带飞入了星际空间。旅行者1号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木星、土星等太阳系外侧行星,在飞行的过程中必须精确计算飞行轨道,确保其能被这些行星的引力所俘获,绕着木星轨道运行,由于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天体,要绕土星运行,旅行者1号的轨道必然和木星黄道面有较大的夹角,最后是利用引力弹弓,相当于是被木星等天体甩出去的,轨道面。

#恒星形成#柯伊伯带#太阳系#冥王星#天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