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分析该学习小组的实验设置可知: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淀粉被分解了,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说明.
某实验小组做了“唾液对馒头碎屑是否有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该实验小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1)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3)1号试管与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结果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故答案为:(1)1;唾液淀粉;麦芽糖;(2)1、3;(3)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 (1)实验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并纠正.应设置对照实验;应水浴并冷却后再滴加碘液.应将试管放在37度水中水浴10分钟.(2)该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是否与他所做实验的实验现象相符?不相符;如果不符,请你重新描述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先变蓝后消失.(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可靠?不可靠.(1)观察该同学的操作步骤可以发现,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这样就降低了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其次,滴加碘液应在水浴并冷却后,否则就不能确定实验现象是由唾液引起的.也有可能由于碘的升华而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再次,水浴时间太短,应将试管放在37度水中水浴10分钟左右.(2)在水浴前就滴加碘液,溶液会由于淀粉的存在而变蓝色,待水浴后,溶液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了,蓝色会逐渐退去,因此实验现象应该是先变蓝色后消失.(3)由于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不能确定实验现象就是由唾液引起的,因此实验结论是不可靠的.故答案为:(1)应设置对照实验;应水浴后在滴加碘液;应将试管放在37度水中水浴10分钟.(2)不符;试管内的溶液先变蓝后消失(3)不可靠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步骤: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加到小烧杯中。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江西馒头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只试管一起放到的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预期的结果: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③号试管部分变蓝。实验收获: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应握好实验时间,把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所以把温度定为大约37℃。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酶的消化作用都有影响,会使唾液淀粉酶因温度影响而失去活性。(望采纳谢谢(*°?°)=3,有可能有错误,大家也要检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