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卫星有什么作用? “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和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的数据产品将对全球用户免费开放!至此,中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碳卫星是怎样“炼”成的?太空中怎么能“看”到二氧化碳?“看”到了二氧化碳又有什么用?这颗卫星还带了哪些“高精尖”科技?一起来揭开碳卫星的神秘面纱。据中国气象局卫星专家介绍,这颗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发射,目前在轨运行良好。碳卫星克服了地面监测站在空间分布上的局限性,从宇宙空间完成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定期获取全球和区域的二氧化碳分布图。此次数据开放,包括了碳卫星的两个核心仪器的数据,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仪、云和气溶胶探测仪两台仪器的数据,公众可以登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免费进行数据检索和下载。图解:碳卫星如何捕捉二氧化碳?“千里眼”看颜色识气体从厚厚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中,识别出哪些气体是二氧化碳,还要画出一张张“动态图”—碳卫星需要安上特制的“千里眼”。碳卫星,搭载了一台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这台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
求各位大佬给我发一篇有关基于MATLAB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英文文献 跟题目有关就行,比如MATLAB图像处理也是可以的,要英文文献,最好带翻译,谢谢大哥大姐们!。
如何高效地利用网络学习? 地域将我们限制,但是求知和互联网将我们关联。虽然只是些博客、类似碎片的思想,但是对不同的人依然产生…
碳卫星如何捕捉二氧化碳“踪迹”的呢? 辐射、辐射、辐射!光线在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不同类型的折射,导致检测设备可以捕捉到不同波长的辐射,由此可以分析出气体成分。
碳卫星有什么作用?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面监测全球CO2浓度分布情况,我国发射了首颗CO2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这是暨日本GOSAT卫星和美国OCO2卫星之后的第三颗全球“嗅碳”卫星。这颗碳卫星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到底有什么作用?身负光荣使命的碳卫星早在1992年世界各国即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单点说就是要将大气CO2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上以防止人类活动严重干扰气候系统。为了达到《巴厘路线图》的“三可”量化减排目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和相应的计量方法,各国政府都迫切希望科学家们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和技术,为全球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可信的数据支持。为了在全球和区域尺度获取碳循环研究所需的CO2通量信息,星载CO2探测技术成为“嗅碳”的首要突破点,然而极大的技术难度使目前全球仅有两颗卫星在轨工作。一是日本于2009年成功发射了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GOSAT)卫星,另一个是美国2014年发射的OCO-2卫星。也是在2015年12月22日,美国NASA公布了首张全球CO2分布图,其中中低纬度部分地区的大气CO2浓度突破了400ppm。NASA公布的首张全球CO2分布图2009年,国家遥感中心组织专家组开始中国碳卫星的前期战略研究工作;2011年在863计划的支持下。
有哪些思维方法让你觉得相见恨晚? 【主成分分析】原本是一种简化复杂数据的数学方法,但它也可以是一种简化复杂问题的思维方法。主成分分析…
适定性问题是什么 数学术语适定性问题来自于哈达玛所给出的定义。他认为物理现象中的数学模型应该具备下述性质:存在着解 解是惟一的 解连续地取决于资料 适定性问题的原型。
股市里的庄家知道每个散户持仓多少吗? 散户掌握着多少筹码庄家心里比谁都要清楚,如果一个庄家操盘连这最基本的一点都弄不明白他的庄就白做了,只是说他不可能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每一个散户手里掌握着多少筹码,他只要有个大数据就已经足够。专家操盘首先就得了解十大股东和机构总共掌握了多少流通盘筹码,市面上还有多少流通筹码,然后自己建仓拿了多少筹码,剩下的就是在散户手上的筹码了,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这是个小学数学加减算法题。这么说应该很好理解了吧?在庄家操盘过程中为什么有时候会进行试盘?他试盘不是试散户有多少筹码而是在试探有多少套牢筹码和获利盘筹码抛压有多重,通过试盘庄家就可以大概掌握这些基本情况。例如:一个股票十大股东掌握了55%,其他机构一起持仓5%,市面上流通筹码也就只有40%,庄家自己建仓持有剩下40%中的40%也就是16%,剩下的24%就全部是散户持筹了。这个散户持有的24%中包含了前期的套牢盘和后期的获利盘,主力震仓也就是为了把获利盘清洗出局,我们常说的“仙人指路”是向上冲击试盘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就是为了试探上方套牢抛压到底有多大?然后通过盘面反应掌握一手数据后期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操盘计划。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火爆网络,该剧讲述唐玄宗天宝三载,发生在上元节的故事!为了侦破长安城中狼卫,靖安司主事徐宾通过大案牍术找到了死囚张小敬,要求他在十二时辰之内抓到所有狼卫,保卫长安的安全。剧情便由此开始跌宕起伏,精彩万分!那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大案牍术是什么?剧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了“大案牍术”。大案牍术是大唐基于档案记录技术为基础的ERP系统那什么是ERP呢?ERP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管理系统。简单的来说就是用过对这些的整理记录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带着个逻辑我们再来看一下,《长安十二时辰》大案牍术,它的发明者是徐宾。此人记忆力超群,对术数的刻苦钻研,最终研究出这一套以档案数据为基础的处理事务的方法,即为“大案牍术”。而“大案牍术”是以档案登记为基础,也就是录入吏的基础工作。百姓家添丁新丧、婚配嫁娶、买卖奴婢、城门通关货物等都会进行详细登记造册。据徐斌称无论是破案调查找人,甚至预言未来,都可以做到。也是为提供决策的系统工具。大案牍术在剧中是否真的发挥出它价值了吗?《长安十二时辰》首集中便是徐斌。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大案牍术是什么? 简单点说就是大数据。举个简单的例子,像头条,你想看的才是头条,根据每个人平时的搜索习惯,会出现一堆的类似推荐内容,那这个基本就是真实的。现在很多破案故事,警察不都得先查嫌疑人有无犯罪案底,平时的工作生活交际,家庭关系背景,财务婚姻状况等等,这其实就是大案牍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那古代有没有可能存在大案牍术呢?先说下案牍记录,1930年在汉代的一些烽燧发现的居延汉简,就详细的记录了戍边的情况,包括戍边军人,随军家庭,每月收入,食物药品的发放,事无巨细成册记录,这说明至少汉代就已经有详细的案牍记录了。还有睡虎地秦简等,也为现代研究古代政治军事经济等提供了大量史料但问题是,即使居延汉简,睡虎地秦简等也仅仅是保存在当地,像电影《王的盛宴》和《长安十二时辰》那样,大量文案集中在一处,想查什么都能查出,基本不可能,现代大数据的概念也只是现代随着信息高速运转以及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才出现的概念,没有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运算,单凭人力,根本做不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有大量的文字记载并传承了下来,虽然绝大多数都毁于战火,但就剩下的那一点,也够历史学家们毕生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