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始皇陵被盗?历代史官的无心记载,间接保护了这座世界文化遗产

2020-07-19新闻12

秦始皇陵直到战火烧到附近时,仍在施工。农民起义军距离章邯监工的骊山只有几里地了,他紧急请示秦二世:贼兵骤至,现调救兵已经来不及了,“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一直被赵高隐瞒军情的秦二世,立即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章邯得到授权,即刻将修筑皇陵的囚徒、劳役武装起来,一举打垮了周文率领的义军。是以,秦始皇陵躲过了第一劫。这座李斯设计,施工39年的皇陵得以草草完工。但完工的秦始皇陵所要经受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秦始皇陵的地宫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太史公司马迁记载:

从以上的记载及后世的发现,可以说在防盗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1、地宫足够深

所谓“穿三泉”,也就是说打透了三个含水层。地宫内无数的奇珍异宝,自然会吸引无数的盗墓贼。但足够深是个硬指标,穿越含水层也是个硬指标,这就为大多数觊觎者制造了难以克服的障碍。

2、机弩矢

即使进入地宫,要面对各种机关陷阱。司马迁记载了“机弩矢”,当靠近这个布置的机关时,毒箭就会射出。古代没有现代的感应器件,因而必定是个踏板之类的触发、机械装置,从而也可以推论,陷阱之类的机关也少不了。

3、注入水银

秦始皇陵的水银因为要模拟江海湖泊,体量巨大。水银又名汞,是有毒的。汞蒸气剧毒,吸入或接触后可以导致脑和肝损伤,滞留于高汞的环境,也会窒息而死。

4、知情者无人生还

为了地宫的秘密不外泄,在封闭了神道中门后,将所有知道地宫秘密的工匠集中其间,落下神道外门,知情者全部殉葬于此。

5、陪葬坑众多

根据考古发现,主墓四周分布着大小不等的400多座陪葬坑,陵园内城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陵园外城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等。有些陪葬坑规模宏大,足以起到疑冢的作用。

秦朝二世而亡,项羽入关,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理烧了咸阳宫,放纵部下掳掠妇女财宝。对待灭亡了楚国的秦始皇,也应该不会轻易放过:

上面这条证据出自汉王与项王骂阵时,数落项羽的言语。如果所述属实,秦始皇陵应该被破坏殆尽,但这毕竟是宣传战时所说,难做实证。好在史料中又有了新的说法:

项羽的军队焚烧了秦始皇陵的地表建筑,且有人目睹其挖掘墓地。此后,有只羊掉进了一个窟窿,牧羊人打火把寻找,失火点着了地宫,秦始皇的棺椁也被烧掉了。

不过,这段记载也是避重就轻:有人挖墓地不等于就挖到了地宫,秦始皇棺椁被烧更是没有证据、自说自话。

约700年后,北魏时郦道元的记载更进了一步:

项羽不但打开了地宫,而且其中的财宝30万人运了30天,财富之巨,组织之难,令人匪夷所思。并且事后还被焚尸灭迹。

1、后赵石虎贪图财货,广泛发掘古墓。据晋书记载:“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这个石虎也是个怪人,他挖秦始皇陵,是为了贪图里面的“铜”,关于“铜柱”,先前都没记载,也不知怎么冒出来的!

2、唐末黄巢,明人都穆《骊山记》中记载:“项羽、黄巢皆尝发之。”

3、五代时,军阀温韬以筹军饷为名,大肆盗掘,“唐诸陵在境者悉发。”秦始皇陵应该也在其视线之内。

4、清光绪年间、民国军阀混战时期,都有人试图盗掘秦陵。

按照秦始皇陵讲解员的说法,2千2百多年过去了,皇陵周围成千上万的盗洞,至今没有一个成功的。讲解员的依据是什么呢?

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根据目前探查的结果及盗洞的情况,考古人员发现:地宫四周厚达4米的宫墙,宫墙又砖包砌,在通往地宫的甬道中,五花土没有被人为扰动。距离最近的两个盗洞,离地宫尚远。

另一个证据,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汞的含量极高,2003年和1981年两次测量的一致,说明地宫没有被打开过。否则,水银会顺着盗洞口挥发。

1980年12月,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墓道的耳室里,发掘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因外置的木椁腐朽,填土坍塌,出土时均被压碎,但车马的位置、构件齐整,完全复原,这证明未被盗扰。

秦始皇陵历经2200多年风雨,地宫能够完好保存至今,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实在是件幸事。究其原因,自身的防范及史家的记载都发挥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秦陵首先规模宏大,防盗措施完备。其次,史家的记载间接的使许多有实力的盗墓者放弃。

按照史料描述,秦始皇陵已经被盗,而且是项羽这样的人物公然损毁,财宝已经一空。后代的盗墓贼自然也不会再白费功夫。而实际情况是,仅地面建筑被焚毁、宫殿中的宝物及浅表的埋藏物被洗劫。司马迁是如实记载,而后世汉书、水经注添油加醋,让人以为再盗秦陵是白费功夫。

以秦陵的规模,小蟊贼难有能力抵达地宫,如曹操等有国家行为能力的盗墓贼,又极有可能被史书误导。秦始皇陵很可能就是在此种情形下渡劫成功。

#考古盗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