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胡服侍女装 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2020-10-01知识28

中国古代各朝代发型、服饰都是怎样的? 最近对古中国文化还是很好奇的,毕竟文化古国呀,底蕴~感觉介绍古代发型服饰的太少了,知乎神人多,…

胡服侍女装 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回族的服饰特点 1、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由于教派不同,表现在服饰上有所区别。西北地区的回族男子喜穿对襟短褂,外套黑坎肩,下着长裤,年纪大的人扎裤腿。冬天穿对襟短棉袄,戴圆形、平顶、黑或白色小帽。哲海林耶派男子帽子有尖。西道堂男子的帽子则是一块一块缝起来的。2、妇女的服装为右衽大襟衣,上窄下宽而且长,一般都过膝或及膝盖,下着长裤。青年妇女爱穿颜色鲜艳的服装。新教(派)妇女都戴盖头,盖头颜色因年龄不同而各异:婚前为绿色,婚后为黑色,老年为白色。老年妇女的盖头较长,少女和少妇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还绣有花边和图案。3、西北回族人民称盖头为“古古”,用丝织品或棉织品做成,从头上套下,披在肩上,两耳盖在里面,额下扣扣,只有面部外露。云南、贵州的回族妇女过去也戴盖头。老教(派)妇女一般不戴盖头。哲海林耶派妇女头上爱顶块白布,西道堂妇女头上爱顶块毛巾。4、有些地方则戴发网或蒙上一块棕、白二色的大头巾。年轻妇女头扎红、绿色丝绸头巾,脚穿绣花鞋,并爱戴手镯、项链、耳环和戒指。男女外出必须戴帽和头巾,严禁露顶。5、散居各地的回族人穿的服装与汉族相同,但一般信仰虔诚的人在平时或参加礼拜时,多戴黑、白帽。回族男子很。

胡服侍女装 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中国古代各朝 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1.夏朝 前2100年-前1600年2.商朝 前1600年-前1066年3.周朝 前1066年-前221年1.西周 前1066年-前771年2.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1.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2.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4.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1.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5.汉朝 前206年-220年1.西汉 前206年-23年2.新朝 8年-23年3.东汉 25年-220年6.三国 220年-280年1.曹魏 220年-265年2.西蜀 221年-263年3.孙吴 222年-280年7.晋朝 265年-420年1.西晋 265年-316年2.东晋 317年-420年8.十六国 304年-439年1.汉前赵 304年-330年2.成汉 304年-347年3.前凉 314年-376年4.后赵 319年-350年5.前燕 337年-370年6.前秦 350年-394年7.后秦 384年-416年8.后燕 384年-407年9.西秦 385年-431年10.后凉 385年-403年11.南凉 397年-414年12.南燕 398年-410年13.西凉 407年-421年14.夏 407年-431年15.北燕 407年-436年16.北凉 401年-439年9.南北朝 420年-581年1.南朝1.南朝宋 420年-479年2.南朝齐 479年-502年3.南朝梁 502年-557年4.南朝陈 557年-589年2.北朝1.北魏 386年-534年2.东魏 534年-550年3.北齐 550年-577年4.西魏 。

胡服侍女装 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2113长裤、5261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4102穿传统栏干服1653。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达斡尔族 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傣族 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阿昌族 女子穿统裙,以青布包头;未婚者穿长裤,盘辫簪花。男子着黑衣裤,背通帕(挂袋)、阿昌刀。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德昂族 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

简述一下中国的服饰发展历史。 一、先秦时2113期:妇女不穿裤子穿5261裙子,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4102为裳1653。二、汉朝时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的条纹间色裙走红,飘逸的长裙是诸位贵族女士的标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标准,宽大的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袖贴,条纹间色长裙让视觉很有跳跃感。四、隋唐时期:隋朝时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在位时平时只戴乌纱帽。到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服饰也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朝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五、宋辽夏金元: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六、明代: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汉服服饰制度。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七、清代:清王朝。

唐代服装有什么

唐朝服饰的特点 特征是交领、右衽2113、系带、无扣或布扣。唐装是中国5261的一种4102服饰,本指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1653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扩展资料:唐装的代表:唐朝的服饰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唐朝服饰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

古代服装的称呼 1、“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2113另一个称呼5261叫元服,夏朝时的冠称为“弁”,又指4102缁布冠,商朝时称为“1653冔”,而周朝则叫做“冕”。“簪”指插在发髻或头冠上的长针,“簪缨”是结冠的带子。2、上身的服装是“衣”,下身的服装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后幅称“裾”;“缝掖”指宽袖单衣。破烂的衣服叫“褴褛”,华丽的服饰称“华裾”。3、“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头发的装饰。4、“左衽”指小襟在左边的衣服,东夷和北狄人的服饰就是这个样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长后短的,“短后”便成为武夫衣服的名称了。5、“布衣”指还没获取功名的读书人所穿的衣服,后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时也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缙绅和簪缨都是对仕宦人家的称呼,章甫和缝掖是对儒生的称呼。6、在古代,黄色的衣服是贵人的服装,绿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绿色的面料做衣,而里子却是黄色的,则被人们认为是颠倒了贵贱的伦序了。7、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装款式是襦裙,其特征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长裙。历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变,主要是下身裙长有变化。襦裙作为中国古代常服,。

关于中国古代服饰样式及其象征意义 古代贵族男子的服饰裙服之中,以帝王衮冕最为华丽。先秦衮冕之制,分上衣与下裳。衣多黑色(玄衣),以象天;裳多黄色(黄裳),以象地。也有浅绛色的。玄衣广袖,上面用朱(赤红)、白、苍(青)、黄、玄(黑)五彩丝绘(绣或织)出日、月、星辰、山、龙、花虫.裙服之中,以帝王衮冕最为华丽。先秦衮冕之制,分上衣与下裳。衣多黑色(玄衣),以象天;裳多黄色(黄裳),以象地。也有浅绛色的。玄衣广袖,上面用朱(赤红)、白、苍(青)、黄、玄(黑)五彩丝绘(绣或织)出日、月、星辰、山、龙、花虫等图画。裳画也用五彩丝绣出宗彝(礼器)、藻(水草)、火等图案。这些图画和图案的花样合称为12章纹。裳前有皮制的芾,朱色。上面绘龙、火、山三章,系于腰间革带,蔽之于裳面膝前。裳旁佩玉。裳后系组绶(宽丝带做成的花样垂饰)。腰间还用大带系束。发束于头顶,着冠(帽子),冠卷有纽,纽中贯以玉笄,扣紧冠与发。冠上加冕(一块宽0.8尺、长1.6、前圆后方的平板,又称冕延,板为木质,以玄布面上,赭布面里),冕延前后均匀地垂有12旒(用彩丝作绳,贯串五彩玉珠,称为旒),每旒12玉,前后共24旒,共用玉珠228颗,称为玉藻。冠冕旁悬玉,名“充耳”。足着赤舄(厚底鞋,以木复于履底做成,舄前头。

#汉朝#古代服装#楚国#中国服饰#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