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独坐池塘如虎踞打一动物

2020-07-19知识9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出自毛泽东2113的《咏蛙》。此诗作于1909年秋。16岁的5261毛泽东4102当时在离家乡50里的湘乡县东1653山书院读书。在东山书院读书的大多数是那些地主豪绅的纨绔子弟,他们看不起衣着土气,来自穷乡僻壤的毛泽东。因为被许多同学疏远,毛泽东在精神上有些压抑,一种“知音世所稀”的孤独感不时袭上心头。因此之故,毛泽东写了这首题为《咏蛙》的诗。从这首诗,我们不难联想到后来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天欲堕,赖以柱其间”,“敢教日月换新天”,“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大手笔,大气魄,不是偶然形成的,非毛泽东莫属。独坐池塘如虎踞 毛泽东诗中写得是什么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毛泽东诗中写得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读出了毛泽东什么志向。“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后面两句是什么?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出自《咏蛙》七言古风,作者毛泽东。【注释】独坐:独自坐下。《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日床。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踞:蹲或坐。庾信《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蟠,加以黄旗紫气。2、写作背景1909年秋,毛泽东16岁,离开家乡韶山冲,前往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东山小学坐落在离湘乡县城二三里的东岸坪,背靠巍峨的东台山,面向碧绿的连水河,左右是平展宽阔的稻田。校园内小河环绕,树木青葱,环境优美。凡来东山高小读书的学生均要进行入学考试,作文题目是“言志”。毛泽东不像其他学生写尊孔读经、“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是联系人民疾苦、民族危难、祖国前途来立意,写出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校长李元甫阅后,大加赞赏,说:“我们学堂取了一名建国才!可是,在这里读书的大多是富家子弟,他们瞧不起毛泽东这个外地的乡下人。在这种歧视的眼光下,春天校园里四起的蛙声激发了毛泽东的灵感和那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童心。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咏蛙》诗。3、意义它是少年毛泽东英雄情怀的绝妙写照。诗人用轻松而充满情趣的笔墨,通过一只小小的青蛙,却表现了感人。“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出自哪里?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出自毛泽东的《七绝·咏蛙》。另一说法原作者为明代张璁。以下引用-七古咏蛙:咏蛙诗,明代张璁年少时被老师罚跪之下所作。何联华《毛泽东诗词新探》注明咏蛙诗原作者为明代张璁。张璁跪作咏蛙诗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几百年之久。1910年秋,当时16岁的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入学考试时所作,考题“言志”。诗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既对那些富豪子弟嘲讽蔑视,又表达了年轻的毛泽东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尚还朦胧的领导群伦的英雄意识。作品原文七古·咏蛙毛泽东1910年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请解释诗句,我不懂意思 《咏蛙》一九一零年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赏析]一九一零年秋,十六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到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

#池塘#毛泽东#中国近代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