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的意思 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个分,是伯夷、叔齐吧?原文】 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②。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这一句前面大概还有个\"君子\"吧/不降其志应该是指不打压(君子)的志气不辱其身是指不惩罚(君子)的身体论语里所谓的君子都是较有身份地位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和\"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啥意思? 这一句前面大概还有个\"君子\"吧/不降其志应该是指不打压(君子)的志气不辱其身是指不惩罚(君子)的身体论语里所谓的君子都是较有身份地位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和\"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一样的
英语翻译
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是关于谁的典故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相关故事:穷达行藏各有志【原文】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②。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③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注释】①逸民:遗落于世而无官位的贤人。②虞仲、夷逸、朱张、少连这四个人的身世言行已不可确考。③中:合乎。【译文】古今被遗落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 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个分,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思虑。他们不过如此罢了。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合乎清高,弃官合乎权变。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也没有什么是非不这样不可的。【读解】一般说来,逸民隐士是指那些志向高洁,确立了一个信念就抱定不放,不肯和现实妥协的人。比如说伯夷、叔齐,由于不满于周武王用武力推翻殷朝的做法,“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而不肯。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读解 一般说来,逸民隐士是指那些志向高洁,确立了一个信念就抱定不放,不肯和现实妥协的人。比如说伯夷、叔齐,由于不满于周武王用武力推翻殷朝的做法,“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而不肯苟且偷生。所以,孔子 说他们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典型的逸民风范。但也有次一等的情况,比如说柳下惠和少连。少连的情况今天已不可考证,但柳下惠的情况却是清楚的。他三次做法官,又三次被罢免。当有人劝他离开鲁国时,他却不以为然,还是要坚持下去。在孔子看来,他和少连已不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而是“降志辱身”了,不过,他们的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思虑,具有中正的精神。虽然忍辱负重,但其内心志节还是没有改变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像虞仲、夷逸那样,完全避世隐居,放言高论孔子认为他们的特点是做到了清高,舍弃做官也符合通权达变的思想。至于孔子自己,则是与上面这些逸民都有所不同,主张以积极用世为前提的灵活态度,“无可无不可”,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也没有什么是非不这样不可的,当然并不是不讲原则,在《里仁》篇里他已说过一次:“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无适也,无莫也”就是“无可无不可”,衡量。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孔子道:“不动摇自己意志,不辱没自己身份,是伯夷、叔齐罢!虞仲、夷逸、朱张、少连—四人言行多已不可考。虞仲前人认为就是吴太伯之弟仲雍,不可信。夷逸曾见《尸子》,有人劝他做官,他不肯。少连曾见《礼记·杂记》,孔子说他善于守孝。夏炘《景紫堂文集》卷三有〈逸民虞仲、夷逸、朱张皆无考说〉,于若干附会之说有所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