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处理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怎么防治,不再传染

2020-10-01知识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有哪些方法?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处理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怎么防治,不再传染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处理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怎么防治,不再传染

又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大面积暴发季,如何有效防控保证收成?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又称细条病、主要为害叶片。水稻发病后,叶片干枯,与白叶枯类似,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条斑病的发生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是,以分蘖末期到始穗期发病为多。条斑病是通过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传播的,病菌侵害幼苗,插秧时又将病秧带入大田。高温高湿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稻种,对稻种进行消毒可用强氯精或叶青双浸种。实施产地检疫,对在孕穗期做一次的田间检查,确保种子是否带菌。做好灌溉系统,防止漫灌、串灌。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配合磷、钾肥合理施肥。要加强肥水管理,浅水勤灌。暴雨过后,应立即排水,防止病害可撒施石灰、草木灰,并追施磷钾肥。发现有条斑出现应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用农用链霉素、施稻灵、裁菌、细菌立灭等。对发病田块和低洼积水田要进行药物防治,应连续施药2-3次,每7-10天一次。轮作是预防条斑病的一个方面,在病区推广“籼改粳,水改旱。加强预防切断病源外流,培训普及防控知识,重点宣传药剂浸种对病害控制的重要性。在种子处理和防治上掌握技术要点,提高防治水平。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处理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怎么防治,不再传染

怎样用化学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用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常规早稻300倍液,杂交早稻500倍液,浸种24h,连晚稻300倍液浸12h,杀菌效果好,且安全,对稻种的发芽率无影响;1990年在台杂2号上的试验,本田期是在田间出现发病中心后喷药,无论秧田期还是本田发病初期喷药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叶青双优于强氯精及农用链霉素常用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如果从分蘖期至齐穗期,交替喷施叶青双、强氯精,防治4次比防治2次,叶病率下降23.2%,病情指数下降46.2%。1996、1997年作者在协优46品种上进一步试验,喷施18%消菌灵WP600.0g/hm2、24%农霉素WP375.0g/hm2和20%叶青双WP2250.0g/hm2,3次重复。药后25d调查,不喷药区(CK)叶发病率平均22.8%,消菌灵、农霉素和叶青双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4%、72.5%和62.1%。靠山、施稻灵、叶青双药效结果,药后16d:靠山大于叶青双大于施稻灵;药后21d,叶青双的防效低于靠山和施稻灵(750.0、1000.5g/hm2)。同时,由于喷药时温度高(8月下旬),靠山在药后3d左右水稻叶片上产生较严重的急性褐色药斑。另据田间调查,大发生年份种子消毒处理、秧苗三叶期和本田幼穗分化期至孕穗期喷药,目测病情普遍率大部分田块为1级。如果田间出现发病。

又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大面积暴发季,如何有效防控保证收成?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请刷新试试

我是农药专科,我来回答“水稻发现细菌性条斑病打什么药能治好?这个问题,防治药剂有很多:噻唑锌、琥胶肥酸铜、松脂酸铜、四霉素、唑酮乙蒜素等,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是可以治好的。细菌性条斑病,有条形斑。我们先来了解下细菌性条斑病的特点和危害症状。特点:属于细菌性病害,也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病害。温度在28-30℃、湿度90%以上时最适合病害蔓延。暴风、暴雨后容易发生,刮风会使叶片相互摩擦损伤,为病菌侵染提供了条件,而高湿便于病菌繁殖扩散。病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症状:关键词:水渍性斑点、条形斑、菌脓。前期刚发生时,在叶片上形成水渍性斑点,之后沿着叶延伸成黄褐色细条形斑,在田间比较好辨认,这也是“条斑病”叫法的原因。因为是细菌危害,也常见细菌病害的特点:菌脓。在条形病斑上会出现很多细小的黄色菌脓,看上去像露珠。在嫩叶的叶尖上发生较多,远看上去像火烧了一样。水稻种植技术差的水稻田块,相对更容易发生。细菌性条斑病,有像露珠样的菌脓。用什么药来防治呢?首先选用防治细菌的药剂,常见的成分有:噻唑锌、噻菌铜、松脂酸铜、氯溴异氰尿酸、唑酮乙蒜素、中生菌素、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噻森铜、喹啉铜、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等都是。

如何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怎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秧苗三叶期及移栽前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杀 枯净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各喷1次,大田分蘖7 天后再喷1次。喷药时尽可能避开风、雨等不良天气,尽量使叶片。

#水稻#水稻品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