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饭菜要不要等凉了再放冰箱?原来很多家庭都做错了!

2020-07-19新闻11

很多人把冰箱当做“食物保险柜”,

习惯将吃剩的饭菜放冰箱储存,

如果饭菜温度较高,

便选择等到饭菜凉了再放进冰箱。

but

专家提醒: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饭菜放冰箱,要趁热!

科普时间到!

01

饭菜也有温度危险区,

在此区间细菌会暴增!

食物上都沾有细菌,值得重视——

◆大肠杆菌:平时人畜无害、达到一定数量能让人生病,是「条件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数量很少时就很厉害的「强毒力致病菌」

这些细菌一旦大量增殖,吃进肚子里就会有问题,可导致细胞功能紊乱、毒血症,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影响细菌增殖的因素很多,包括食物的营养成分、酸碱度、含水量、烹饪的方式等,但影响最大也最普遍的因素是——温度。

◆超过 60℃,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

◆低于 4℃,细菌增殖明显缓慢(并不是不增殖)

因此 4℃~60℃ 也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区」。

▲不同温度下细菌的增殖速度,4 ℃ 下无明显增长

夏季气温高,食物保存要特别注意。饭菜在进冰箱之前的时间,越短越好!

02

饭菜放冰箱应做到:尽快+密封

任何美食只要不准备吃了,就应尽快降温至 4℃ 以下保存。趁热放,越早降温越安全!

建议使用带盖的密封盒保存,可以让食物不串味儿,还能减少水分蒸发,好处多多。

除了做好的菜,买回来不准备马上吃的菜,也要尽快放冰箱:生肉、禽肉、海鲜、蛋类及其他需要冷藏的食品,都不要放在室温下超过 2 小时;如果室温超过 32℃,这个时间要缩短到 1 小时。

03

热菜直接放入,不会损害冰箱

热饭热菜放入冰箱,会短暂提高冰箱温度,但冰箱冷藏室装有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感受到温度升高,会立刻启动降温程序,让冷藏室恢复低温状态,对冰箱不会产生损害。

又有人会担心,热饭热菜温度很高,会不会把旁边的菜弄坏?

这确实会在一段时间内让周围的食物温度上升,建议热饭热菜跟周边食物保持距离。但热饭热菜对冷藏室的温度影响很小,大致相当于开了几次冰箱门。这样临时的温度升高,冷藏室温度不会发生质变,不影响整体保鲜效果。

如果家里用的是大冰箱,那么可以把热食物单独放在一个隔层;如果是小冰箱,东西又多,可以跟其他食物留出 2 厘米以上距离。

04

勿过度依赖冰箱,增加食材流动性

即使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下,仍然会有细菌滋生。如李斯特菌,就是一种“不怕冷”的细菌。一旦感染,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感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腹泻、头痛、便秘及持续发烧,严重的感染甚至可能出现败血病和脑膜炎。

因此,不要过度依赖冰箱,应当增加食材的流动性。建议叶菜在3天内吃完;瓜果类不要超过一个星期;冷冻室里的肉,不要超过5天;水产不要超过2天。尽量做到当天买、当天做、当天吃完。#冰箱#细菌#夏季收藏

◆低于 4℃,细菌增殖明显缓慢(并不是不增殖)

因此 4℃~60℃ 也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区」。

▲不同温度下细菌的增殖速度,4 ℃ 下无明显增长

夏季气温高,食物保存要特别注意。饭菜在进冰箱之前的时间,越短越好!

02

饭菜放冰箱应做到:尽快+密封

任何美食只要不准备吃了,就应尽快降温至 4℃ 以下保存。趁热放,越早降温越安全!

建议使用带盖的密封盒保存,可以让食物不串味儿,还能减少水分蒸发,好处多多。

除了做好的菜,买回来不准备马上吃的菜,也要尽快放冰箱:生肉、禽肉、海鲜、蛋类及其他需要冷藏的食品,都不要放在室温下超过 2 小时;如果室温超过 32℃,这个时间要缩短到 1 小时。

03

热菜直接放入,不会损害冰箱

热饭热菜放入冰箱,会短暂提高冰箱温度,但冰箱冷藏室装有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感受到温度升高,会立刻启动降温程序,让冷藏室恢复低温状态,对冰箱不会产生损害。

又有人会担心,热饭热菜温度很高,会不会把旁边的菜弄坏?

这确实会在一段时间内让周围的食物温度上升,建议热饭热菜跟周边食物保持距离。但热饭热菜对冷藏室的温度影响很小,大致相当于开了几次冰箱门。这样临时的温度升高,冷藏室温度不会发生质变,不影响整体保鲜效果。

如果家里用的是大冰箱,那么可以把热食物单独放在一个隔层;如果是小冰箱,东西又多,可以跟其他食物留出 2 厘米以上距离。

04

勿过度依赖冰箱,增加食材流动性

即使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下,仍然会有细菌滋生。如李斯特菌,就是一种“不怕冷”的细菌。一旦感染,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感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腹泻、头痛、便秘及持续发烧,严重的感染甚至可能出现败血病和脑膜炎。

因此,不要过度依赖冰箱,应当增加食材的流动性。建议叶菜在3天内吃完;瓜果类不要超过一个星期;冷冻室里的肉,不要超过5天;水产不要超过2天。尽量做到当天买、当天做、当天吃完。

#生活技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