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环境水力学的发展历史

2020-10-01知识8

水力学的发展 水动力学的发展是与水利工程兴建相联系的。公元前三世纪末,中国秦代修建规模巨大的都江堰、灵渠和郑国渠。汉初利用山溪水流作动力。此后在历代防洪及航运工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液体流动的知识,在中国相当长的时间内,在欧洲直至15世纪以前,都被认为是一种技艺,而未发展为一门科学。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人达·芬奇在实验水力学方面获得巨大的进展,他用悬浮砂粒在玻璃槽中观察水流现象,描述了波浪运动、管中水流和波的传播、反射和干涉。十八世纪初叶,经典水动力学有迅速的发展.欧拉和丹尼尔第一·伯努利是这一领域中杰出的先驱者。十八世纪末和整个十九世纪,形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研究方向:一是运用数学分析的理论流体动力学;一是依靠实验的应用水力学。开尔文、瑞利、斯托克斯、兰姆等人的工作使理论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而谢才、达西、巴赞、弗朗西斯、曼宁等人则在应用水力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各种实用的经验公式。十九世纪末,流体力学的发展扭转 了研究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倾向,这些发展是:雷诺理论及实验研究;雷诺的因次分析;弗劳德的船舶模型实验;空气动力学的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初的重要突破是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它把无粘性理论和。

环境水力学的发展历史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就业前景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就业前景有关环境水力学、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水环境控制与管理、水工水力学、掺气水流及多相流、计算水力学、水力机械流动理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海岸波浪运动和海岸港口环境等。

环境水力学的发展历史

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他们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最好详细一些 水力学是研究以水为代表的液体的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水力学包括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水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水利类各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

环境水力学的发展历史

水力学最难学的是什么? 水力学是研究以水为代表的液体的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水力学包括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水静力学研究液体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及其应用,探讨液体内部压强分布,液体对固体接触面的压力,液体对浮体和潜体的浮力及浮体的稳定性,以解决蓄水容器,输水管渠,挡水构筑物,沉浮于水中的构筑物,如水池、水箱、水管、闸门.堤坝、船舶等的静力荷载计算问题.水动力学研究液体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及其应用,主要探讨管流、明渠流、堰流、孔口流、射流多孔介质渗流的流动规律,以及流速、流量、水深、压力、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计算,以解决给水排水.道路桥涵、农田排灌、水力发电、防洪除涝、河道整治及港口工程中的水力学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力学学科衍生了一些新的分支,以处理特定条件下的水力学问题,如以解决河流泥沙运动所导致的河床演变问题的动床水力学,以解决风浪对防护构筑物的动力作用和对近岸底砂的冲淤作用等问题的波浪理论等.水力学作为学科而诞生始于水静力学.公元前400余年,中国墨翟在《墨经》中,已有了浮力与排液体积之间关系的设想.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在《论浮体》中,阐明了浮体和潜体的有效重力计算方法.1586年德国数学家斯蒂文提出水。

水力学知识可以应用在社会经济发展哪些领域 可以使用在高浓度泥沙河流的治理;高水头水力发电的开发;输油干管的敷设;采油平台的建造;河流湖泊海港污染的防治等.

水力学最难学的是什么?

水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0 水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1 水静力学 2 液体运动的流束理论 3 液流型态及水头损失 4 有压管中的恒定流 5 明渠恒定均匀流 6 明渠恒定非均匀流 7

水力学的应用需要什么条件 急求。。。。。 排除天然河道、人工渠道等各种明渠水流,其他所有有压管流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4636266均只有“重力流”和“压力流”两种输送形式。可想而知,科学家们完全依据上述两种输水形式的运行结果探究其能量损耗,并把对水头损失研究的视角深入到液体粘性、管道糙率、断面特性、水流流态等种种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但请注意,他们完全忽略了空气阻力!根据现代基础水力学对水头损失根源的原始表述,认为液体粘滞性起着传递运动、使运动保持连续和阻滞运动的双重作用。它把一束管流看成是无数的流层,两相邻流层间存在相对运动,流层间产生一对平行切力,称为“内摩擦力”,由于粘滞性的存在,液体在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要克服内摩擦力作功,因此液体的粘滞性是产生能量损失的根源。假定这一理论适用于所有流体,那么照此推理,“真空流”也不例外的具有粘滞性,如果排除空气对管流的干扰因素,也就是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真空流”的流速之大,已经完全突破了层流与紊流之间的临界流速,在同等条件下,它的流态应该比“重力流”更加紊乱,通常工程中本应把真空流放在紊流阻力平方区来考虑,由于水头损失的根源—“粘滞性”没有排除,能量损失必然加剧。

环境水力学的发展历史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分子物理学与流体力学特别是紊流理论的发展,已经确立了分子扩散与紊动扩散的理论基础。1921年G.I.泰勒对紊动扩散进行了统计分析。20世纪20~40年代L.F.理查森、H.杰弗里斯、G.H.科立根等研究了分层流中的紊动混合。50年代G.I.泰勒、J.W.埃尔德等相继努力建立了剪切离散的理论。60~70年代H.B.费希尔等人对各种水域中的混合问题,广泛地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至70年代末,环境水力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水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力学#动力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