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碎屑岩储层孔隙按成因分为哪两类,其原生孔隙识别标志主要是哪两个?次生孔隙是哪两个?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2020-10-01知识19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尽管早在1934年,Natting就已发现砂岩中的次生孔隙,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大多数油气地质学家仍将原生粒间孔隙作为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直到1977年Schmidt等对砂岩的成岩过程和次生孔隙作了较全面的讨论后,情况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Schmidt等参照研究程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结合碎屑岩的具体特点,将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即粒间孔隙、特大孔隙、铸模孔隙、组分内孔隙和裂缝。80年代中期,中国对砂岩次生孔隙的研究也有较大发展。如吕正谋等(1985)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12种识别次生孔隙的标志。类似的研究在我国其它油气区也已广泛开展。砂岩的次生孔隙主要是其非硅酸盐组分(以碳酸盐矿物为主)溶解的产物。形成这种溶解孔隙的可溶物质可呈三种结构形式:沉积的物质、自生胶结物以及自生交代产物。岩石组分的破裂和收缩也可使砂岩产生重要的次生孔隙,不过,通常在数量上都是居于次要地位。按次生孔隙的成因,可将其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日益证明世界上许多大油气田与三角洲砂岩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西非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三角洲发现许多大油田,中国的大庆长垣。

碎屑岩储层孔隙按成因分为哪两类,其原生孔隙识别标志主要是哪两个?次生孔隙是哪两个?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相同条件下,碎屑岩的胶结类型中储层物性最好的是()胶结。A、孔隙 B、接触 C、基底 参考答案:B

碎屑岩储层孔隙按成因分为哪两类,其原生孔隙识别标志主要是哪两个?次生孔隙是哪两个?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碎屑岩类包括砾岩、砂砾岩、砂岩和粉砂岩。1.砾岩砾岩分布于下寒武统、中奥陶统以及中新生界、震旦系中。在砾岩中,砾石可能是硅质岩岩屑、灰岩、变质岩岩屑等,单成分砾岩中某种成分砾石占75%以上,而复成分砾岩中的砾石多样,各种成分的砾石都不超过50%。(1)硅质砾岩:分布在下寒武统辛集组底部。砾石是硅质岩岩屑,包括石英岩、脉石英、石英砂岩等,为稳定组分,胶结物主要是硅质,有少量铁质胶结,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具有砾状(碎屑)结构,层理构造。(2)灰岩角砾岩:分布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砾石是灰岩和白云质灰岩,胶结物是钙质胶结,胶结类型为孔隙胶结,角砾状(碎屑)结构,层理构造。(3)河成砾岩和冰碛砾岩,在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中见到河成砾岩和砂砾岩,砾石成分与河流流经地区的基岩的岩性有关,由多种成分的砾石组成,比较复杂,与砂岩、粉砂岩等构成韵律性沉积;在震旦系罗圈组中见冰碛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由冰川作用形成。2.砂岩和杂砂岩砂岩和杂砂岩在中元古代以来的地层中都有分布。其中的砂主要是石英、长石、硅质岩岩屑,次要成分有铁质、斜长石、云母、海绿石等。杂基含量小于15%者为砂岩,大于15%的为杂砂岩。(1)石英砂岩:分布于中上元古界。

碎屑岩储层孔隙按成因分为哪两类,其原生孔隙识别标志主要是哪两个?次生孔隙是哪两个? 碎屑岩的孔隙类型

碎屑岩的孔隙特征 (一)孔隙类型通过薄片、铸体及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观察,可发现本区砂岩有四种基本的孔隙类型,即粒间孔、粒内孔及微孔、裂缝等,并可进一步细分为八种类型(表4—3)。表4—3 孔隙类型及分布(二)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我们通过铸体孔隙结构图像分析、压汞资料的处理,结合物性分析对区内孔隙结构进行了总结并分类。1.物性特征:从统计的物性数据可看出,纵向上→从泉头组至沙河子组物性由好逐渐变差,泉头组三、四段孔隙度均在20%以上,其渗透率变化大,为433×10-3~3082×10-3μm2;泉一、二段孔隙度10.62%~16.9%,渗透率19.95×10-3~111.55×10-3μm2;登娄库组孔隙度为8.4%,渗透率11×10-3μm2;营城组孔隙度10.69%,渗透率4.17×10-3μm2;沙河子组孔隙度为7.5%,渗透率2.51×10-3μm2。深度并不是影响物性的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3616238唯一因素,因而随深度的增加物性并非均匀地减少,而是当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孔隙度减少缓慢,甚至基本上不再减少(图4—2)。图4—2 孔隙度-深度关系图(据唐黎明,1990)平面上,物性的分布略呈环带状,这一特点从十屋断陷泉头组的孔隙度图(图4—3。

碎屑岩储层孔隙按成因分为哪两类,其原生孔隙识别标志主要是哪两个?次生孔隙是哪两个? 储层孔隙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原生孔隙主要是岩石原始沉积时就已形成并保存至今的孔隙(图1—a).这类孔隙又可细分为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隙和胶结剩余粒间孔隙.另外在杂基中的微孔隙也属于此类.次生孔隙是岩石在埋藏过程中由于各种成岩作用或其他地质因素如构造作用、脱水收缩作用等形成的孔隙(图1—b).在这类孔隙中溶蚀作用产生的各种溶蚀孔隙(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超大孔)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是主要的.

碎屑岩孔隙类型 石岩-二叠系砂岩经2113过漫长而复杂的成5261岩作用后,大量的原生孔隙4102几乎消失殆尽,同时形成了构成砂岩孔隙1653主体的次生孔隙。根据孔隙的成因及结构,将研究区砂岩的孔隙划分为:原生粒间余孔、次生的粒间溶孔、颗粒溶孔、晶间微孔、超大孔隙及裂缝。1.粒间余孔上古生界砂岩原生余孔呈不规则状、多角状、孔隙周边干净,并常见自生石英在内。该类孔隙主要见于高成熟度的太原组、上石盒子组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中,一般含量不多,约占孔隙的3%~5%。2.粒间溶孔粒间溶孔由方解石、白云石及隐晶粘土等易溶组分溶解形成。此类孔隙在成熟度较高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中较发育。3.颗粒溶孔颗粒溶孔是由长石、岩屑等易溶碎屑组分溶解而成。长石常沿解理缝溶解,形成网状、长条状方向性溶孔。4.晶间微孔晶间微孔常见于长石石英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此类岩类的孔隙常被结晶程度高、晶体粗大的高岭石等粘土矿充填,这些粘土矿物晶体之间发育了介于5~10m的微孔隙。5.超大孔隙与裂缝砂岩受到强烈的溶解作用,颗粒与填隙物同时被溶解掉,从而形成超大孔隙,其孔径一般1mm左右,常见的溶解组分是长石、岩屑等及其周围的碳酸盐胶结物。碎屑颗粒被压碎后经。

碎屑岩的结构和孔隙结构是什么?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填隙物和孔隙。因此碎屑岩的结构就应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诸方面的特征。碎屑岩的成因十分复杂,这些成因特点常常会在沉积岩的结构上有所反映。因此,结构在沉积岩的研究中除可作为鉴别、描述、分类命名的依据以外,同时也是沉积成因分析的重要标志。碎屑沉积的原始结构中可以存在大量的粒间孔隙,如天然砂的孔隙度可为35~40%,这一特点也是碎屑岩在结构上与结晶岩的重要区别。在结晶岩中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孔隙。碎屑颗粒的粒间孔隙可能被杂基所充填,也可由于粒间水的循环和沉淀,形成大量胶结物,从而减少甚至最终填满孔隙。这些填隙作用除部分出现在沉积—同生期外,大部分发生在碎屑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碎屑岩的孔隙是碎屑岩中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而孔隙的存在及其形成、发育特点,除与组分的类型和性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碎屑颗粒的形状、大小、分选性及填集方式。因此碎屑岩的结构分析是储集层地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陆源碎屑岩的主要类型 (一)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1.概述粒度大于2mm的碎屑含量在50%以上,并为其他物质所胶结的岩石,称为粗碎屑岩。粗碎屑岩中以岩屑为主,亦含少量矿屑,被化学沉淀物质所胶结,碎屑颗粒间的孔隙常被砂质及粘土质等物质所充填。粗碎屑物质一般搬运不远,故母岩性质对粗碎屑岩中的岩屑成分影响甚大;特别是角砾岩,其大部分角砾的成分取决于母岩的成分。砾岩中的砾石,因经过短途搬运,产生分选和渗合作用,成分可较为多样化。2.粗碎屑岩的划分(1)根据砾石圆度划分砾岩:岩石中碎屑的磨圆度50%以上为圆状和次圆状的称为砾岩。砾岩是碎屑物质经过搬运磨圆或沉积物再搬运再沉积的产物。角砾岩:岩石中碎屑50%以上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的称为角砾岩。角砾岩是碎屑未经搬运或短距离搬运或某种介质搬运后快速堆积的产物。角砾岩除沉积成因之外,还可以由构造作用(断层角砾岩)、火山作用(火山角砾岩)等形成。(2)根据砾石大小分(表8-2)表8-2 按砾石大小划分的砾岩(角砾岩)分类表(3)根据砾石成分划分1)单成分砾岩(角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一种,含量在75%以上。常见的砾石成分是石英、燧石、石英岩、硅质岩等性质稳定的岩屑和矿屑。填隙物常与砾石成分。

#砾石#碎屑岩#角砾岩#砂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