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白的清平调 是诗 还是词 李白清平调辞

2020-10-01知识2

李白的清平调 是诗 还是词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属于乐府诗

李白的清平调 是诗 还是词 李白清平调辞

李白的三首清平调词有没有韵律?烦劳大家解答! 有,清平调本身就是一首曲,你一下清平调就有了

李白的清平调 是诗 还是词 李白清平调辞

李白清平调之三全文翻译 Lovely now together,his lady and his flowersLighten for ever the Emperor's eyeAs he listens to the sighing of the far spring windWhere she leans on a railing in the Aloe Pavilion这是标准版的翻译 说实话翻得不怎么样因为诗歌有不可译性~更何况是这么好的古诗啊lz凑合用吧 聪明的译者是不会翻译中国古诗的 根本达不到那个境界

李白的清平调 是诗 还是词 李白清平调辞

李白的清平调三首是什么意思 李白《清平调词》三2113首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5261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4102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1653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

求李白《清平调·其一》的多种翻译和赏析

李白清平调之三全文翻译 Lovely now together,his lady and his flowers Lighten for ever the Emperor's eye As he listens to the sighing of the far spring wind Where she leans on a railing。

怎么用白话文翻译李白清平调? 话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北欣赏牡丹,李龟年及乐班正准备演唱,面对美人美景,怎能再唱旧曲。于是就命人把李白找来写新词。李白半醉半醒一挥而就,写下了三首「清平调」,惹得龙颜大悦。我试着用现代诗歌语言翻译一下这三首清平调。这三首清平调是: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翻译:云霞犹如她的衣裳,花儿好似她的艳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润花花儿更浓。如此丽容美姿,只有在群玉山头才能看见,或者要在仙宫瑶台,才能相逢。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翻译:就像一枝沐浴着雨露的牡丹那样芬芳,有了美人不需要思慕神女而枉自悲伤。请问汉宫的那些佳丽又怎能相比?可怜美丽的赵飞燕还得精心化妆。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翻译:美艳的牡丹与绝色的佳人令人心欢,常使得君王高兴带笑不停的观看。就像春风能消弭无限的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与美人共倚着栏杆。

清平调词三首 翻译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2113,见花之5261艳丽想人之容貌照4102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1653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出自:唐朝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扩展资料:《清平调词三首》创作背景:《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唐朝#沉香#李白#清平调·其一#春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