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请教各位大德:修佛法中的自力和他力如何理解?两种力如何体现? 易行道 十住毗婆沙论

2020-10-01知识6

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 《大般若经》、《华严经2113》、《妙法5261莲华经》、《无量寿经》、《观无4102量寿佛经》、《三昧王经1653》、《称赞佛净土佛摄受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楞严经》、《普曜经》、《圆觉经》、《维摩诘经》、《楞伽经》、《佛说阿弥陀经》、《大涅盘经》、《尤婆赛戒经》、《梵网经》以及《大智度论》、《中论》、《十住毗婆娑论》(龙树菩提译)、《瑜伽师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说)、《摄大乘论》(无着菩萨造)、《唯识三十论》(世亲菩萨造)《大乘庄严论》马鸣菩萨 乃天台宗智顗大师判解一大藏佛教。以五时定释迦一代圣教说法之因由。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分别述之。五时教判,有别有通。别五时,历然有序。通五时,因众生的机感不齐,故教法通于五时。其根机最钝的声闻大众,必须经过上面别五时的调停与陶铸,才能入于一佛乘实相;而根性利者,不必经历五时,有的经历四番或三番的陶铸与调停,甚至随遇一法便可悟入一乘之理,因而,通五时义得以成立。蕅益大师特别注重通五时的意义,佛陀说法是神力自在,任运度生,根据实际情况而设方便之教,不可思议;虽有五时的区别,然绝不受五时所局限。《1》五时。

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阿弥陀佛,净土他力法门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禅门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属于成佛之道的通途吗? 这应属于教理范畴,而非成佛的途径。按大乘佛教说法,成佛的途径也就是佛教“四圣谛”中的“道谛”。所谓“道”,就是涅盘成佛或往生净土的途径和道路。道谛内容很多,包括笃信和修持两个方面。笃信就是绝对相信,修持的方法有“七科三十七道品”和“菩萨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八正道”,“八正道”又可归入戒、定、慧三学。这是最重要的成佛途径。戒就是守戒律,定就是禅定,慧就是学习佛法。禅宗的核心教理是“心性论”,强调“即心即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当发现本性的那一刻就成佛了,这是一种主张,属于教理范畴,不是一种道谛。禅宗对成佛的方式是顿悟成佛,不是次第修。禅宗主张“直指人心,不立文字”,其成佛之道最重要的是修禅,虔信、守戒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经修禅,达到泯灭情欲、排除妄念、回归本性进而顿悟成佛的境界。中国的佛教都属于大乘佛教,禅宗与净土宗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两大宗派,它们的教理不同,禅宗以见性成佛为最高境界,净土宗以往生净土世界为最高境界,二者的具体修持方法也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昙鸾的著述思想 昙鸾大师的著述,根据《续高僧传》卷六及《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新唐书·艺文志》卷五十九等所记,共有十种。其中,《大集经疏》现已不存。《论气治疗方》、《疗百病杂丸方》、《调气方》、《服气要诀》四种,似乎是同本异名的关于气功之类的医书。据《续高僧传·昙鸾本传》载,大师能调心练气,对病识缘,名满魏都,可见其在医学上的造诣。大师的著书还有《礼净土十二偈》(《赞阿弥陀佛偈》)、《安乐集》(《略论安乐净土义》)、《净土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其中《往生论注》二卷,是对印度世亲菩萨《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的注解,上卷解释偈颂,下卷专释长行,其间随处可见大师的高深见解。其有“二道二力、名号为体、往还二向”等论义。这些都体现出昙鸾大师净土教的思想。《赞阿弥陀佛偈》,有七言偈一百九十五行。是依《无量寿经》而赞咏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功德,所以又称《无量寿经奉赞》或《大经奉赞》《略论安乐净土义》是用问答的体裁,把有关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三界摄否、庄严多少、往生辈品、边地胎生、五智疑惑、渡与不渡、十念相续等问题,作总别九番的问答,并一一加以解说。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完全表现于《往。

昙鸾的现实意义 1、对“易行道”的正确认识昙鸾大师的“二道”说思想,出自于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娑论》,而龙树菩萨提出“二道”之说具有其现实意义。印度佛教当时正处在部派佛教衰败,大乘佛教正在兴起的时期,为了更多的人来接受大乘佛教思想,将佛陀圣教判为“二道”,认为二乘靠自力得解脱的修行方法太难,而净土思想所倡导的依靠阿弥陀佛来接引而往生较为容易,这样无形中人们对净土经典思想的研究也就越来越重视。如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娑论》中所说:“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是故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从龙树的《十住毗婆娑论》可以看出,当时龙树菩萨提出“易行道”之说,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种“易行道”思想的提出对于当时大乘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为了追求和平安定的生活,对于净土思想往生净土的主张很快接受,再加上昙鸾大师本身由于身体上的疾病和痛苦,自然对往生极乐净土的思想更加推崇。所以昙鸾大师特别倡导龙树的“二道”说,大力宣扬净土法门为“易行道”,鼓励人们通过念佛名号依靠。

龙树菩萨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请教各位大德:修佛法中的自力和他力如何理解?两种力如何体现? 学佛修行有两大途径:一曰自力,一曰他力。有人重视自力,有人强调他力的作用。然而学佛究竟依自力,或依他力,抑或依自力与他力融合更为殊胜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

有精神分裂症,念什么佛菩萨名号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

阿毗跋致什么意思 不退转成佛之意。就是往生极乐净土成佛后就再也不会堕入六道轮回了,除非你发愿再来世间度人,这也和我们出差一样,任务完成后就又回极乐了。

#佛教#菩萨#大乘佛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