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佛教的中观,唯识,如来藏三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善因恶缘唯识与中观

2020-10-01知识13

佛教中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什么意思?我写了一个有难度的东西,来看一下。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么这个心是指的真心,《楞严经》说是妙明真心。楞严经里还说,你的肉身和你的意识心,都是真心变现的,也就是说,物质与意识、精神,都是真心变现的,连时间和空间都是真心变现的,没有一样不是。好比你做梦,梦中有别人有自己有东西有空间有时间,但是梦中的你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心变现的,都是自己,在梦中还分别自、他对立。实际上,这个真心在不同的角度来说还有不同的名字,比如佛性、自性、如来藏、法身、菩提等等。在分别法上来讲,这一切的一切是虚妄的,真实的是空,是个无形无相的念,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个空变现的。究竟来说,空是真心,不空也是真心,真心什么都不是,又可以什么都是,所以你大概知道这句“如来藏非有非空,即有即空”,还有“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没有什么不是真心,空是真心的表现,有也是真心的表现,十法界万法就是一个真心,没有别的,你应该听过那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真心变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天人鬼畜、花草树木、男女老少你我他、悲愁喜乐酸甜辣。所以你就是我,我就是树,树就是神,神就是泥巴,泥巴就是三两三,三两三就是二尺三,二尺三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就是一片风,没有哪一个。

佛教的中观,唯识,如来藏三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善因恶缘唯识与中观

唯识思想和如来藏思想的关系是什么? 窥基大师曾经总结过如来所有教法:摄法归无为之主,故言一切法皆「如」也,摄法归有为之主,故言诸法皆「…

佛教的中观,唯识,如来藏三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善因恶缘唯识与中观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来历及含义

佛教的中观,唯识,如来藏三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善因恶缘唯识与中观

佛教的第八识阿奈耶识 一般说来,都以为“识”属染污而“智”属清净的,其实不然,像有漏智是染,庵摩罗识反而是清净的;但是讲到转识成智,则是指的由染至净。识共有八,在玄奘大师以前有说九识。

佛教中观中所说的\ 1、释义:自性2113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5261,丝毫不缺‘是4102诸法空相’:诸法是指一切1653法。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空相也可以称为有相,有所显的实相叫有相。实相可以通过空来显,或依有来显。但实相的本身却是非空非有的。2、出处:《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3、感悟:自性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空相”是虚空实体,又是诸法实相。这句话的意思说明五蕴等诸法都是缘起相,可是缘起相的本相是真空,因此而说诸法空相。“空相”真义在大乘法中,是最深最难通达的理。“空”不是一无所有,空是诸法的真实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虚空,当然也没有物质的存在。大乘起信论:“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再说,“空相”理体是真常不变。“他”是宇宙中的理体,也是宇宙间诸缘起相的真理,可名谓天性、天理。

唯识,中观与如来藏到底有什么矛盾,还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认为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 二,人 的时空延续性与独立性的感觉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缘起性空的原因?三,大圆镜智是不是就是缘起性…

佛教的中观,唯识,如来藏三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你好。1、中观学派与唯识学派为印度大乘佛教最大的两支学派。汉传佛教的天台宗,三论宗皆属中观学派。2、唯识宗则属于唯识学派。1、中观学派认为,一切性空,唯假名存。奉行八不中道: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一、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宗旨,谨奉八不中道,对当时诸多学派一一批判。“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如同后世禅宗所继承的那样,唯有离去四句,绝去百非,是为第一义谛。二、天台宗教义则更加丰富,理论也更加完善。独创的“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等修炼法门,均将“中道观”纳入其中。一念升起,则空,假,中同时具足。注重“止观双运,定慧双修”既重定学,又重慧学。2、一、唯识学派则将人的心识分为八个:眼耳鼻舍身对应的五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都是由八识造作而成,所以称“万法唯识”。在此基础上有“四分”之说,即见分(主体的能动作用),相分(客体在脑中的反映),自证分(对上述二者的证知),证自证分(对上述证知的证知)。那么成佛的关键也就在于“转识成智”了,将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阿赖耶识为大。

中观与唯识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中观是2113一个汉语词汇,有多5261个方面的意思,有宗教学解释4102,社会学解1653释,也是经济学的分支即中观经济学。唯识是一个梵语,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2、特点不同: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观的本体为智慧,以般若慧观察一切法,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生,皆是假名而成,皆是空。3、思想不同:中观思想根源于初期大乘时期流通的《般若经》,龙树撰写了《中观论》来阐述正确的中观思想与修持方法。唯识的学统,发端于弥勒,集大成于护法。然护法的学统不行于印度,由胜军论师传至玄奘,独盛行于中国。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要想学修中观,可以从《中论》、《入中论》和《四百论》这三部论典入手。2、学修中观要经历四步境界:首先万法抉择为空性,然后空性抉择为双运,之后双运抉择为离戏,最后离戏抉择为等性。3、修行中观有两种途径:一是以窍诀方式直接安住空性,就像《六祖坛经》中所讲的那样。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反复观察,抉择出万法皆空的正见,然后安住于此见解。4、确立对于胜义谛的终极看法(空性见),削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