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古人创造出很多种用法不同的兵器,通称十八般兵器。兵器有长,短,软,硬之分,各有各的用途。在战场上,兵器有一寸长一寸强的说法,为什么长枪被称为百兵之王,就是有它长的原因所在。也有不少短兵器,如锏,鞭,锤等。
不要搞错了,这些短兵器可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用的,它们大都是用来防身用的,也有在特殊情况下用以破甲之用。对比现代战场,长枪大刀好比机枪大炮冲锋枪。锏,鞭,锤,就是小手枪,指挥刀之类。你见过有用小手枪,指挥刀去对敌人的机枪大炮的队伍吗?没有。所以,古人也不是傻瓜,不可能拿着短兵器上阵去对敌人的长矛长枪。除非自己不想活了,或者是自己的长兵器忽然毁坏,战况紧急,迫不得以。要不使用双锤上阵杀敌的武将机乎为零。
骑马双锤的武将只见于隋唐演义和岳飞传等民间传说,可考证的马上双手重武器是秦琼和呼延灼等人的双鞭和双锏,而且也不是马战的主战武器。但宋朝确实流行过巨锤兵,原因是金国发明了冷锻钢,金兵的锁子甲的强度非常高,这是中原步兵为数不多的军械劣势案例,宋军想出的办法之一就是成排的巨锤兵,戳不死也要砸死你。实战效果不好,但岳家军用大锤的故事已经传开,以讹传讹成八大锤。
我觉得以前有武将使锤也是有可能的,张良博浪沙刺秦找的大力士就是给他打制了一个六十斤的大铁锤,挂铁链子,一锤就把马车打的粉粉碎,再说古代战将骑马,是骑马互相对冲用兵器互相击打砍杀,长枪大刀固然占长度优势,但是等二马错蹬的时候长兵器就不好用了,用双锤只要挡或对方第一招,等战马冲到跟前,短兵器的大锤就横着抡,如果对方不会蹬里藏身,那肯定就一下子打于马下。
而且用就用双锤,两个锤子用力对称,还可以互相照应,永远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古人能做到的我们不见得能做到,虽然科技发达,气功,轻工,武术,中医,占卜,风水,我们哪样超过了先人,有几个人练就了轻工,气功,这就会有人说了,都是假的,但是近代的孙禄堂是吗,杨露禅呢,杜心伍呢,董海川,霍元甲,李书文,还有前两年刚去世的于承惠,不能说人家都是骗人的功夫吧,
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长听说父辈们在劳动生产中能吃多少饭,能搬动几百斤的重物,但是我们还能搬动吃动吗,这才二三十年就有这么大差异,那我们能否定几百几千年前的古人使不动几百斤的大锤吗,我们现在拿个八磅的锤子就觉得手腕疼,那是我们退化了,等我们孩子长大了他们也许连六磅都使不动,一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没有看到,不敢肯定小说曲艺说的双锤将是假的,但是绝不否定没有。
历史上还有东汉开国将领马援,人称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也使用两把擂鼓瓮金锤。一天,刘秀被敌军围困,马援骑马冲入敌阵,只用了三锤就震走了潼关守将王郎子,与马武所引的汉军汇合,救出刘秀。
马援不仅为东汉征战四方,也为刘秀镇守边关,深受人民爱戴。东汉末年的马超是马援的后裔,此人力大无比、武艺高强,也使两把擂鼓瓮金锤。看了《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马超的武力值非同寻常,这也许与他善使双锤有关。
金瓜斧铖,古代兵器最早由实用生活工具演化而来,钝器做为武器有获得的方便性,在商代的祭祀人殉最早多为钝器至死,刚开始捆绑,因为规模大,随者发展钝器击死比捆绑活埋有了人性的些微进步,钝器击伤可以看到锤的影子,用钺必竞是王的特权,后期随者物质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有技术含量兵器的出现,钝器类如锤做为仪仗保留如金瓜,生产不发达游牧步落做为作战武器有所保留,以及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战争中非建制武装人员使用,致于后来清建制步队使用,完全是一种威仪派场需要,小权力的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