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D电阻率法勘探的局限 温纳装置 排列

2020-07-19知识6

常用电阻率法 为了取2113得良好地质效果,在电阻率法勘探中,常需5261根据不同地质任务和4102不同地电条件1653,采用不同的装置类型。所谓装置类型是指一定的电极排列形式。但由于电极移动方式的不同,在电阻率法中又有电阻率剖面法和电阻率测深法之分。(一)电阻率剖面法(简称电剖面法)在电剖面法中,目前我国常用的装置类型有如图2-1-2所示的几种。由图可见,无论哪种装置类型,其共同特点是:用供电电极(A、B)向地下供电,同时在测量电极(M、N)间观测电位差(ΔUMN),并算出视电阻率(ρs),各电极沿选定的测线同时(或仅测量电极)逐点向前移动和观测。电剖面法主要用来探查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横向电性变化,以此解决多种地质问题。图2-1-2 几种常用电阻率剖面法的装置类型示意图1.二极装置(AM)如图2-1-2(a)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B和测量电极N均置于“无穷远”处接地。这里所指的“无穷远”具有相对概念,如对B极而言,若相对A极在M极产生的电位小到实际上可以忽略时,便可视B极为无穷远,对N极而言,若A极在N极产生的电位相对M极很小以至可以忽略时,便认为N极位于无穷远,并取那里的电位为零。因此,二极装置实际是一种测量电位的装置。二极。早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电极转换方式。如图1.4.1所示。现场测量时,用多心电缆将各个电极连接到程控式电极转换箱上。电极转换箱是一种由微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电极转换箱开关由电测仪控制,被测电信号由电极经电极转换箱送入电测仪,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存储器。新一代高密度电法仪多采用分布式设计(图1.4.2)。所谓分布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是指将电极转换功能放在电极上。分布式智能电极转换器串联在多芯电缆上,地址随机分配,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测量,并可实现滚动测量和多道、长剖面的连续测量。进入21世纪后,有的高密度电法仪还可以做激化极化测量,这需要我们在测点上同时打入用于供电的铜电极和埋设用于测量的不极化电极(图1.4.3)。至此,高密度电法不仅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还包括高密度激化极化法。图1.4.1 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集中式)图1.4.2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分布式)图1.4.3 高密度激化极化法结构示意图(分布式)1.4.2.1 常用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数据剖面绘图方法 要绘制由2-D高密度电法勘探获得的数据,通常采用拟断面等值线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点水平方向上的坐标为排列上观测电极对的中点,绘图点的垂直坐标位置与两分离电极成比例。对于用偶极-偶极(dipole-dipole)装置进行电阻率或IP勘探,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绘图点位于C1-C2和P1-P2电极对的中点开始的两条测线交点沿水平方向呈45°角度。强调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它仅仅是一条绘图规则,并不暗指探测深度由两条呈45°角的测线交点来确定(可以确定,一定不暗示电流或等电位线与地表呈45°角度),但是,目前这个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误导。另一种方法是绘图点的垂直位置为探测介质的埋深(Edwards,1977)或者为电极排列的拟深度,该拟深度值根据均匀半空间的灵敏度值或弗雷谢(Frechet)导数获得,该方法似乎存在数学依据,绘图方法将在后面章节详细讲解,通过视电阻率的等值线获得拟断面是一种能方便显示数据的方法和手段。拟断面给出了一张非常近似于真实地下电阻率的分布图,但是,拟断面给出的是一张歪曲的地下电性分布图,因为等值线形状取决于所使用的排列装置类型和真实的地下电阻率值(图3.7)。目前,拟断面是一种绘制视电阻率值非常有用的手段,同时,也是进一步。求知道“温施” 是什么意思、、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之一 高密度电法工作方式 一、电极检查。将测线上的电极依次两个一组地与M、N测量输入端接通,每步的电极转换规律如下:第一步:M=1#,N=2#第二步:M=2#,。

#电阻率#极化曲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