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感遇诗二首其一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曲江其二的手法

2020-10-01知识6

古代诗歌阅读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

感遇诗二首其一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曲江其二的手法

张九龄《感遇》中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比喻。用兰叶和桂花比喻人品格的高洁。“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意思: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2、再举两句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两个黄鹂鸣。

感遇诗二首其一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曲江其二的手法

古诗赏析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托物抒情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荷叶的荣枯成了诗作的情感依托.无时无地,不是诗家寄托愁思的所在.当春末,经过一冬衰败的荷叶透过春水生长起来,滋生了无限的“恨”了,正是惜春常怕花开早呀,诗人多愁善感,面对如此富于生机的荷叶,自然担忧它的枯萎了.也就是像老子所说生就有了亡的担忧了.于是“春恨生”.这种恨何曾停止过?自春至秋,无时不相伴.秋来了,荷叶开始干枯了,于是诗人面对凄清的秋风,又形成了“秋恨”了.触动“恨”的哪只是荷叶呢?世间万物,无一处不是触动情思的物件呀。杨柳、江月、大雁、蝉、花草…成了千古有情人咏叹的对象.根本原因在哪里?还是“身在情长在”,只是我们这可恨的身在,才有这种惹人愁思的情在,所以,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秋这样的春,怅望江头听江水,犹自听着自己生命的衰老与逝去。其实,这些只是我们生命不得志的一种外化.得志人有多少在这样敏感地惜春怜秋?李商隐的诗作中传达的何尝不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喟叹?莫怪诗家多愁,正是诗家本色。还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吧。改变一种心态,去爱这样的春爱这样的秋,无时无地不可以成为你爱这人们的理由.何必抱怨,生着就是快乐,活着就在享受.抱着感恩的心,自然一切都风清云淡,也就气定神闲.

感遇诗二首其一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曲江其二的手法

如何理解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暮秋独游曲江》的全诗如下: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诗的大意是:荷叶生长时春愁渐生,荷叶凋枯时秋愁渐成。深深地感知身在情就在,惆怅地眺望江头的江水声。诗意赏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的诗,写荷的历历可数,《暮秋独游曲江》是一例,还有如“留得枯荷听雨声”,“惟有绿荷红菡萏”等。如果联想到李商隐的经历,春恨和秋恨也就好理解了。李商隐和妻子聚少离多,妻子王氏去世的那一年春季,李商隐正在异乡。待他返京后,没过几个月其妻就病逝。春天,荷叶生长,也是李商隐和妻子分离的季节,因此“春恨”指的是离愁别恨。秋天,荷叶枯萎,也是妻子离世的季节,所以“秋恨”指的是与妻子阴阳两隔的愁怨。“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深深地感知身在世一天,对亡妻的相思之情就伴随一天,可见李商隐对亡妻的用情至深。“怅望”:惆怅地远望。惆怅地远望江头的江水声。声音靠听觉获得,诗人却说凭借视觉望到滚滚奔腾的江水声,视觉和听觉相混淆。眼前或耳旁的江水声不知是望到还是听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归咎于一个“怅”字,即惆怅。李商隐因妻子的离世而惆怅,又因惆怅才有了“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古诗词#唐诗#暮秋独游曲江#读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