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牵手幸福路--记忻州市希望之家闫虎文身残志坚创业之路

2020-07-19新闻11

中国公益在线7月19日电(公益记者 王瑞 赵振华)闫虎文,男,1980年出生,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15岁时由于家境所迫辍学,出来拜师学艺干了八年厨师。2007年结婚,先后得有一子一女,为了给家人有更好地生活条件,闫虎文决定带着家人一起出去打工,他认为就是再辛苦,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快乐、很幸福。

时间不是让人忘了痛,而是让人习惯了痛。人生的故事有千百种,有些事让你来不及堤防,不幸突然就降到了你的身上。就在2011年,闫虎文在开车出去工作的路上,由于路况不是很好,导致车一下子侧翻,连人带车翻滚到桥下。路过的好心人打了120急救电话,把他送到当地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胸椎12爆裂性骨折伴截瘫,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小闫回忆说:“人当时还算清醒,听到这个结果,整个人一下子蒙了,脑袋里一会儿是年迈的父母,一会儿是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还有妻子......怎么办,不能工作了怎么办?家人得知这从天而降的灾难,年迈的母亲顿时瘫软在地留着眼泪,老父亲闷闷地一根烟接着一根的吸,眼神呆滞无神地向外面望着,温柔善良的妻子头发蓬乱着,一直抱着两个孩子掩面而泣,想到以后自己不能走路了,下半生要在轮椅上度过,还要拖累家人,自己常常会不由的失声痛哭。”

生活和家庭受到重创,六十多的父亲只能出去打工。看到父亲这么大年纪了还要艰辛付出,闫虎文痛在心上,经常偷偷地哭,他很自责,自己不能在尽孝道的时候顶起家庭的担子,他也曾自暴自弃,不想见人不想出门。在家人不断地开导和精心照料下,他的思想才慢慢开始转变过来。妻子怕他心里憋得慌,给他买回电脑,让他在网上玩玩游戏、查阅信息。通过上网,小闫认识许多残友,他们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并一起研究怎样在家里做康复锻炼,就这样没有去过一天康复医院的他开始了自学康复锻炼,逐渐学会了轮椅上生活自理,慢慢的思想有了转变,心态也恢复了正常。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非常阳光的小闫,和几年前初见他时的变化真的很大,小闫说:“肢体残疾了其实并不可怕,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他们虽然残疾了,可是他们却做出了正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幸福的理解有千万种,每个人的诠释都不同,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相信自己,跟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风雨兼程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就是最幸福的。”

2017年6月,闫虎文和当地两个残友在忻府区解原村创办了忻州脊髓损伤重建互助中心,简称“希望之家”,2018年组织残友参加各地的马拉松比赛,之后又成为生命之歌忻州站站长、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希望之家“金钟子”学员。小闫从困境中走出来,也希望把他所学到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残友,帮他们克服从医院回归到家庭这个过程间的心里障碍,教他们使用轮椅技巧、预防泌尿系感染、预防褥疮、了解康复知识等。通过交流互助,使脊髓损伤者能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都能学会基本生活自理和一些生存技能。

小闫经常关注国家政策,根据《“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残疾人文化体育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他有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如果自己能有一门手艺,不仅可以为家庭减轻负担,也能给自己有个事做,能够帮助更多的残友就业创业,在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闫结识了葫芦烙画杨军老师,葫芦烙画工艺产业正是适合残疾人从事的一个很好的项目,能为残疾人从事生产提供便利条件,也能吸纳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就业或带动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创业。

那是在2018年在残联技能培训手工时,杨军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葫芦烙画,一个个普通的葫芦在大师的手笔下,竟然变成精美的工艺品,充满着艺术灵动的气息。今年50岁的杨军老师是忻州非遗扶贫葫芦工坊工作室创办人、忻府区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葫芦工艺项目传承人、葫芦合作社和五台山工艺葫芦电商模式平台创始人。小闫在现场被杨军老师的作品和讲解深深地吸引,一下子喜欢上了葫芦烙画,同时认识了杨军老师,从此开启了漫长的葫芦烙画的学习生活。

葫芦在我国文明发展史的过程中,代表着吉祥和福禄,葫芦藤蔓连绵,果实茂盛,寓意子孙万代昌盛不衰。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葫芦文化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烙画工艺门类众多,其中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葫芦或火笔画葫芦。葫芦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起源于汉代,清朝时期最为兴盛,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而景泰蓝工艺葫芦画又称景泰蓝掐丝粉彩珐琅画,也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是宫廷中盛行的高雅工艺品。现代葫芦景泰蓝工艺手法是工艺葫芦非遗传承人杨军老师借鉴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品中的掐丝、点蓝技术,在葫芦上用金属丝镶嵌,再用专业釉料点蓝着色,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质感古朴,色泽亮丽,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和装饰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小闫的景泰蓝工艺葫芦画作品已能达到线条流畅,形态栩栩如生的效果。 取得了这样的学习成果,小闫又有了新的想法,制作需要的葫芦材料需要去购买,为什么自己不能种葫芦呢,这样就可以节约成本。于是2019年他和几名残友在忻府区解原村承包8亩土地开始试着种植葫芦,并且小有收获 。下一步他打算和杨军老师一起建立忻州残疾人葫芦工艺文化产业基地,就这样地坚持下去,初心永驻自立自强实现就业梦想奔小康 。

近年来,文化工艺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逐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闫虎文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式和政策引领下,利用现有的自身传统文化基础资源和多年创业经验,积极跟进工艺文化产业,同时与电子商务融合,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城乡各类创业群体提供了新空间,也为残疾人找到适合自身手工艺品经济发展的创业新动力,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和就业。

当问到小闫今后的设想和困难时,他说:一是现在葫芦的加工和销售是以个人牵头成立的小型葫芦工艺文化产业加工基地,没有市场销售组织能力,作品制作好后销路不好找;二是想加强葫芦文化产业的宣传和引导残疾人群体的社会互动效应,利用互联网等宣传媒体把葫芦文化产业深入推广,有了销路让残疾人手工艺者自信心更强大,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再就是加强对残疾人的人才培养,注重文化传承。举办葫芦烙画技艺培训班,培养葫芦烙画人才,从而解决部分社会剩余劳动力和部分残疾人劳动力,为忻州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小闫语重心长的说:“特别感谢残联对我们希望之家的关怀与支持,也非常感谢一路扶持我的杨军老师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今天的强大。”

文化产业引领致富路,工艺葫芦福禄卧牛城。文化产业发展在政府大好政策扶持下,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顺应盛世文化之潮流,相信在杨军老师的指导下,闫虎文会把忻州葫芦工艺文化产业发展成一个新的产业亮点,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携起手来,共同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从而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图片:李光)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