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塞曼效应分裂谱线 人们把谱线的三重线

2020-10-01知识29

正常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的区别? 正常 塞曼效应 和反常塞曼效应的区别: 1、正常塞曼效应一般都会出现在强磁场情况;反常塞曼效应在磁场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出现。2、只有自旋为单态,即总自旋为0的谱线才表现。

塞曼效应分裂谱线 人们把谱线的三重线

塞曼效应的原理 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具有磁距和空间取向量子化的现象,至今塞曼效应仍是研究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正常塞曼效应可用经典理论给予很好的解释;而反常塞曼效应却不能用经典理论解释,只有用量子理论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塞曼效应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在1896年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由一条谱线分裂成几条偏振化谱线的现象称为塞曼效应。若一条谱线分裂成三条、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仑兹单位(L0=eB/4πmc)的现象称为正常塞曼效应;而分裂成更多条且裂距大于或小于一个洛仑兹单位的现象称为反常塞曼效应。塞曼效应的产生是原子磁矩和外加磁场作用的结果。根据原子理论,原子中的电子既作轨道运动又作自旋运动。原子的总轨道磁矩μL与总轨道角动量pL的关系为:原子的总自旋磁矩μS与总自旋角动量PS的关系为:其中:m为电子质量,L为轨道角动量量子数,S为自旋量子数,\\hbar为普朗克常数除以2π,即\\hbar=h/(2π)(\\hbar写法是在小写的h上半部分打一横杠)。原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合成为原子的总角动量pJ,原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为原子的总磁矩μ(见图1)。由于μS/pS的。

塞曼效应分裂谱线 人们把谱线的三重线

塞曼效应 解释一下。。。 塞曼效2113应是指原子光谱在外加磁场下发生5261分裂。电子的自旋运动会产4102生环电流,进而会产生磁1653场;在外磁场作用下,同一轨道中自旋不同的电子能量不同导致了原子光谱的分裂。我们可以通过考虑和不考虑外加磁场时的薛定谔方程表达式来解释塞曼效应:不考虑外加磁场时薛定谔方程的表达式是:HΨ=EΨ,在这个表达式中能量只与n、l和m有关,而与磁量子数无关,也就是说与电子的自旋无关,所以具有同样的n、l和m的电子[也就是同一轨道中自旋反平行的两个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测试原子光谱时只有一条谱线。考虑外加磁场时薛定谔方程的表达式:(H+Hb)Ψ=(E+Eb)Ψ,此时Hb表示的是外加磁场对体系哈密顿量的影响,(H+Hb)是有外加磁场时的哈密顿量;Eb则有外场时Hb所对应的能量值,(E+Eb)是有外磁场时体系的能量;由于在外加磁场下自旋不同的电子有不同的能量,Eb值不同,所以在外磁场存在时原子光谱发生了分裂。塞曼效应塞曼效应是原子的光谱线在外磁场中出现分裂的现象。塞曼效应是1896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发现的.他发现,原子光谱线在外磁场发生了分裂。随后洛仑兹在理论上解释了谱线分裂成3条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很多原子的。

塞曼效应分裂谱线 人们把谱线的三重线

在塞曼效应实验中,垂直于磁场观察时,怎样鉴别分裂谱线中的 塞曼效应是指原子光谱在外加磁场下发生分裂。电子的自旋运动会产生环电流,进而会产生磁场;在外磁场作用下,同一轨道中自旋不同的电子能量不同导致了原子光谱的分裂。我们。

有哪些能证明电子自旋存在的实验? 现在能证明电子自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但是历史上比较经典的实验有两个,一个就是著名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另一个就是反常塞曼效应。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在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催生自旋理论产生并发展的重要一步。简单来说,这个实验就是利用银原子束在非均匀磁场中的分裂而证明了原子在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这种量子化就是由不同自旋所引起的磁矩不同所导致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最初是在1921年进行的,斯特恩和盖拉赫的实验技巧之一就是在很小的线度内产生了不均匀的磁场。我们在电磁学中曾经学到过,一个带有磁矩的研究对象在非均匀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产生偏转,偏转的程度和磁矩大小有关。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装置简图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可能并不能想象原子束在经过非均匀磁场时会分裂,但根据当时的量子力学理论,这一点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考虑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在磁场中所引起的磁矩,根据薛定谔方程得到的解,我们应该观察到的空间量子化取向为奇数。这个学过一点量子力学的朋友一定有所了解。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奇怪的地方就在于观察到的空间量子化取向为偶数,这在当时的理论下是不能解释的。事实上,奇数个取向的实验也是观察到了的,比如基态氧。

#自旋#量子#角动量#科学#电子自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