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哪个更大些
中子总质量 质子总质量哪个比较大? 中子质量:1.6749286×10^-27千克质子质量:1.6726231×10^-27 千克所以中子重一些
是中子的质量大,还是质子的质量大质子与中子的质量接近,都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分别多少 质子 中子和电子的质量分别为:mp=1.6726*10^-27kgmn=1.6749*10^-27kg质量上,中子可以看成是一个质子加一个电子
质子的质量是多少 质子质量1.6726231×10^-27 千克,中子质量1.6749286×10-27千克,电子质量9.1066×10-31千克.它们都是只静止质量,运动则要按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算质量.其实目前人类还不知道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而这些质量都是大量间接测量再经统计学处理而得到的,在实际运算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很大的差异.所以就大家承认了.但其质量定义已与我们在大体物体上所谓的质量已有差别.我认为它们的质量根本不是固定的,而是以一定分布存在的,只不过我们在利用它们时个数都很多,所以取其平均值罢了,就没有差别了.要是少数测量应有一定的差异.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为什么都近似为1 质子的质2113量是1.672621637×10^-27千克5261,中子的质量4102为16531.674927211×10^-27千克,C-12的质量为1.99335x10^-26千克,它的1/12的质量为:1.66113x10^-27千克。所以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672621637×10^-27千克)/(1.66113x10^-27千克)=1.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674927211×10^-27千克)/(1.66113x10^-27千克)=1.0083,所以二者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扩展资料: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原子核质量/(1/12)mC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质子数+中子数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加起来是12,所以把它称为碳-12。当然还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个中子和6个质子加起为14。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与使用)。那每一份的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
请问质子数和中子数与质子、中子的质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相对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而不是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相对原子量的意思是原子质量除以碳12原子的1?
中子与质子的相对质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x10(-27)千克,(限于格式,10(-27)表示科学记数法,意为10的-27次幂,下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x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12)千克.因此当我们计算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时,就会发现计算起来极不方便(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若是计算其它更复杂的分子质量时那就更麻烦了.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国际上规定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加起来是12,所以把它称为碳-12.当然还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6个中子和8个质子加起为14.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和使用).那每一分的质量就是:1.993x10(-26)/12=1.661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1x10(-27)=16(约),即氧原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分别是电子质量的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