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正版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三字经详解: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大学》这部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共有十章,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格物致知开始,直至治国平天下,超凡入圣的八步功夫,是儒门修心修身的方法论。。
三字经\ “白飘雪520”:应该是“自修齐”而不是“自齐修”.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大学》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自(从)修(身)齐(家),至(直到)平治(治国平天下).祝好,再见.
《三字经》中,作《大学》,( ),自修齐,至治平.括号中是“学之程”还是“乃曾子”?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学之程).自修齐,至治平.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本元晦.
《三字经》中的“作《
《三字经》中,作《大学》,( ),自修齐,至治平。括号中是“学之程”还是“乃曾子”?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学之程)。自修齐,至治平。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本元晦。
《三字经》中的“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出自《三字经》:“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所谓“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三字经》中的“作《 著述《大学》的,是曾子。文章的内容是论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管理家庭直至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的方法和道理。
我们家里的三字经和幼儿园里面的三字经是两个版本,三字经里面《自修齐,至平治》还是《自修齐,至治平》,哪一个版本对?该怎么给孩子讲?请老师指点?。
《三字经》中,作《大学》,(),自修齐,至治平。括号中是“学之程”还是“乃曾子”? 明清本作“作大学,乃曾子”,但这只是朱熹及其门徒的说法,未必靠得住,章太炎先生的重订本把这句改成了“大学者,学之程”,更加准确一些。原题中既然“作大学”都明确写出来了,那就只能填上曾子的大名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