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如何计算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613765流量净额=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各项目详细说明: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
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什么关系 网上转来的净利润来自利润表,是根据“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计当期损益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计算而来,也就是利润表的设计原理。编制现金流量表 强调的是净利润是由“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32643839经营活动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三部分组成,即“净利润=经营活动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这种组成划分与现金流量表主表将现金流量划分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正确理解现金流量表主表及补充资料编制的共同假设“经营活动利润=净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公式表明,只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含在净利润中的“投资活动利润”及“筹资活动利润”调整出去,剩下的就是“经营活动利润”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处量。投资活动-你如果有这方面的活动(例如购入固定资产等等)就填筹资活动-一样有这方面活动(例如贷款或还贷等等)就填一般小企业很少有这两项问题补充:是的现在网上报流量表,没有补充资料,你们是手工报表吧
筹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 1、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如果是负数,表明本年(或本期)吸收的投资(含股权、借款等)金额小于偿还债务、分配股利等金额,即流出比流入多。11,009,648.53、-476,306,064。.
筹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 1、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2113额如5261果是负数,表明本年(或本期)吸收的投资4102(含股权、1653借款等)金额小于偿还债务、分配股利等金额,即流出比流入多。11,009,648.53、-476,306,064.13、-284,170,508.08,说明企业吸收的投资(含股权、借款等)总额逐年递减。疑问:这里为什么几行都是“筹资净额”,但数据不一样?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如果是负数,表明本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所收回的现金小于投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即流出比流入多。2,181,143,135.70、-3,475,644,723.35、-3,057,220,454.14,说明投资额在增加。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这种情况很正常,应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说明。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表明该企业处于产品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其资金来源只有举债、融资等筹资活动。2.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可以判断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时产品迅速占领市场,销售呈现快速。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如果是负数,说明了什么
营业净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相加得出的,还是单纯是经营活动产生的呢 营业净现金流量是财务管理中的概念,是针对投资项目的,是指投资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是会计中现金流量的分类。因此,个人认为,指标的使用条件不同,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应该按应用场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