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在颐和园等你》:“京味国潮”再上新

2020-07-19新闻14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颐和园C位”有何特别之处?“世界最长画廊”藏着哪些文化典故?绣漪桥为何被称作“仙境门户”?

近日,文化综艺节目《我在颐和园等你》在北京卫视开播,通过“明星+手艺人+带货达人”的形式,带观众领略不一样的颐和园。节目播出后,有不少观众评价:“专注于文化传承的样子很美”“原来传统也可以这样潮”。

解码皇家园林 体验“颐”式感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有着数不清的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堪称十步一景。与故宫不同,颐和园是古代皇族生活休闲的场所,无论是景观还是历史故事,都更具生活气息。

从两季《上新了·故宫》到《遇见天坛》,从《了不起的长城》到《我在颐和园等你》,北京卫视从古建筑破题,打造了一系列文化类真人秀节目,构筑起“国潮”综艺矩阵。

如何将文化经典打造成网红热点?导演组通过对颐和园建筑设计、园林布局的细致研究,提炼出最适合节目表现的内容。深入浅出、贴近生活,既合理又有趣。

看的是古迹,更是文化自信。“仙境瞭望塔”佛香阁、“神话聚集地”长廊、“仙境入口处”绣漪桥是首期节目的三个任务地点,这些任务的背后暗藏着节目想传达的文化巧思。

飞檐、斗拱、琉璃构件……古建筑中的营造法式在这里一一亮相,精美绝伦。佛香阁是嘉宾们的“打卡”第一站。一进门,“一景两景套三景”的中国建筑典型风格就让人涨了一波知识。“8面3层4重檐”“184172琉璃构件”,节目用填空游戏的方式,将古建筑空间化、数字化、立体化,让观众到感悟匠心背后深藏的科学之美和设计之美。

在未向公众开放参观的佛香阁里,站在每一扇推开的门前凭栏远眺,东侧的圆明园、畅春园,南侧的昆明湖、南湖岛和十七孔桥,西侧的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北侧正对的众香界,颐和园最美全景尽收眼底。四致框景各不同,却也各有韵味,中式园林的绝妙风格也在此过程中得以呈现。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昆明湖北岸的长廊是世界最长的画廊,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长廊内檐和外檐有一万四千余幅精美彩画,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节目中,嘉宾根据提示,从众多彩画中寻觅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品味每幅画背后的故事。

成功密码:从上下五千年中寻找灵感

《上新了·故宫》海报

“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骨子里的自觉”,北京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说,“每一座建筑、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坐标,标记出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的痕迹。”

颐和园的美,是因为建于北方,融于南方。山环水绕的西堤、恬淡雅致的水村居、步步奇趣的谐趣园……虽然建在大气磅礴的北方,但园内的旖旎风光却更似江南般温柔婉约。节目第二期聚焦的就是江南风情。水村居还原了当时的江南民居,颇具江南水乡风貌,苏州评弹在其中也别有一番韵味;谐趣园仿造无锡寄畅园,亭台楼阁,精巧布局,漫步其中,处处有景。

颐和园的文化底色,不只园林景观。苏州街原称万寿买卖街,位于万寿山后河两岸,是一条模仿江南水乡街市建造的宫廷商肆。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选定苏州街作为主要拍摄场所,能让观众看到颐和园蕴含的典故和文化,跨越时空引发共鸣。

近年来,文化传承类节目载着时代的风云,乘风破浪,屡获殊荣。在2019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礼上,《上新了·故宫》获得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见字如面》《朗读者》《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摘得各项提名。从“出海”的电视节目来看,文化类节目也占据了大量的比重,这两年在戛纳电视节上亮相的中国节目大多立足于本土、扎根于文化。

文化类综艺的强势崛起,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基因。在这些节目中,中华传统文化不再是只是符号和意向,它拥有了可知可感的载体,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和故事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拥抱年轻 让文化“潮”起来

今天,在90后、00后眼中,“国潮”不再是代表传统的符号,而是一种新鲜的文化表达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显而易见,中国青年已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推动者和传承者。

面对年轻受众,如何吸引、留住他们,是文化类综艺面临的重要命题。马宏认为,形式也是内容的一部分,要让传统文化和老百姓更贴近,创新节目形式很重要。“在之前研究《上新了·故宫》的时候,我们想过很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问答、纪录片,最终还是选择了当时最为创新的形式——综艺。”

不同于《上新了·故宫》中与节目同步的单品设计,《我在颐和园等你》的文创方式侧重外延扩大,节目中,数家主题店铺在苏州街上整体升级,观众要跟随嘉宾的引领,一次开启一家新店。创新的表达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点燃”了青年一代的文化认同感。当然,在内容上文化综艺还是应该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过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年轻生动。

文化是浸润的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要传承好中华文化,仅靠几个综艺节目是不够的,我们的任务是让年轻人影响年轻人,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文化自然而然地被传播和发扬。”

购买节目的文创周边、穿汉服打卡节目拍摄地、“自来水”宣传背后的文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人正通过文化综艺触摸历史的脉搏,而传统文化也在他们的努力下获得新生。

守得住文化,也当得了“网红”。“京味国潮”,正当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