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氧合肌红蛋白是如何组成的?

2020-09-30知识4

氧合肌红蛋白的影响因素 包括居住环境的海拔高度、性别、年龄等,比如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由于环境中缺氧,人体就会生成更多的红细胞来适应机体对氧的需要,这是机体的生理性代偿能力,于是红蛋白量就比平原地区的人高。一般而言,女性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妊娠期妇女红蛋白较平时略低等都属于正常生理情况。有些病理情况也影响血红蛋白的含量,比如严重呕吐、腹泻使人体水分大量丢失时,血液浓缩了,红蛋白含量就会升高;相反,在严重心脏病造成的心力衰竭、尿少、水肿时体内水分过多,血液受到稀释,就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氧合肌红蛋白是如何组成的?

氧合肌红蛋白

氧合肌红蛋白是如何组成的?

氧合肌红蛋白的区别 大气中 CO2的分压或体内氢离子浓度升高导致pH的下降,可以降低血红蛋白结合氧的亲和力。这一现象称波尔效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当血液流经周围组织时局部 CO2分压较高,促进氧合血红蛋白分子释放O2,生成的脱氧血红蛋白分子可与CO2结合。当血液流经肺部时,CO2的释放促使脱氧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从而有更多的氧合血红蛋白生成。氧合肌红蛋白则无此效应。

氧合肌红蛋白是如何组成的?

氧合肌红蛋白是如何组成的? 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它的氧饱和曲线为双曲线型。

氧合肌红蛋白的本质和功能 本质:肌红蛋白=一条多肽链+一个辅基多肽链: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功能:在肌肉中有运输氧和储氧功能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疏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其水溶性较好。三级结构有8段α-螺旋区每个α-螺旋区含7~24个氨基酸残基,分别称为A、B、C…G及H肽段。有1~8个螺旋间区肽链拐角处为非螺旋区(亦称螺旋间区),包括N端有2个氨基酸残基,C端有5个氨基酸残基的非螺旋区内部存在一口袋形空穴,血红素居于此空穴中血红素是铁卟淋化合物,它由4个吡咯通过4个甲炔基相连成一个大环,Fe2+居于环中。

请问肌红蛋白何时氧化为高铁肌红蛋白何时氧化为氧合肌红蛋白呢?因为都是氧化,所以搞不懂发生的区别 氧气分压高(氧含量高)时有利于氧合肌红蛋白的生成,氧气分压低(氧气含量低)时有利于高铁肌红蛋白的生成。

氧合肌红 (1)合成血红蛋白,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致贫血;(2)合成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较血红蛋白强,在横纹肌与心肌中起到氧气储存作用

肌红蛋白的氧合特征以及结构特点 肌红蛋白(Mb)和血2113红蛋白(Hb)都能与氧5261进行可逆的结合,氧结合在血4102红素辅基上。然而Hb是四聚体分子,可以转1653运氧;Mb是单体,可以储存氧,并且可以使氧在肌肉内很容易地扩散。对人体来说,氧亲和性的高低本身没有好,和不好之分,而是看在什么时候需要氧,什么时候氧能被运输到它被需要的地方来看其功能。因为它们的的亲和性不同,所以氧合曲线不同,肌红蛋白为一条双曲线,血红蛋白是一条 S型曲线。在低p(O2)下,肌红蛋白比血红蛋白对氧亲和性高很多,p(O2)为2.8torr(1torr≈133.3Pa)时,肌红蛋白处于半饱和状态。在高p(O2)下,如在肺部(大约100torr)时,两者几乎都被饱和。其差异形成一个有效的将氧从肺转运到肌肉的氧转运系统,即保证人体的肌肉能优先获得氧。血红蛋白未与氧结合时,其亚基处于一种空间结构紧密的构象(紧张态,T型),与氧的亲和力小。只要有一个亚基与氧结合,就能使4个亚基间的盐键断裂,变成松弛的构象(松弛态,R型)。T型和R型的相互转换对调节Hb运氧的功能有重要作用。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促进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是正协同效应,其理论解释是血红蛋白是别构蛋白,有别构效应。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