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北凉国君沮渠蒙逊与北魏建立同盟,于公元433年将自己的女儿兴平公主嫁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可兴平公主还没到达目的地,沮渠蒙逊就病死了,他的儿子沮渠牧健继承了国主之位。
拓跋焘对于兴平公主还是非常看重的,将她封为右昭仪。按照北魏的后宫制度,左右昭仪的品级很高,相当于朝中数一数二的重臣大司马。
北魏为了进一步控制北凉,使北凉成为北魏统治河西和西域的基地,拓跋焘来了个“投桃报李”,又把自己的亲妹妹武威公主嫁给“大舅子”沮渠牧健。至此,北魏、北凉两国的国君就互相娶了对方的亲妹妹。
武威公主一到河西,沮渠牧健就派丞相宋繇到平城献马500匹、黄金100斤表示谢意,并向拓跋焘递交了一份关于武威公主、牧健母亲及一众嫔妃的称谓的请示报告。
北魏大臣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按照礼仪,“母以子贵,妻从夫爵”,沮渠牧健的母亲应称“河西国太后”,武威公主在北凉称“王后”,在北魏则称“公主”。这一系列称谓说明北魏承认北凉在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沮渠牧健是个好色之徒,他在婚后竟与嫂子李氏私通。李氏怕被武威公主发,便与牧健的姐姐密谋毒死武威公主。
当时,北魏太武帝正对北凉与柔然、刘宋相通,又“扬言西戎,高自骄大”、“切税商胡,以断行旅”不满,准备出兵北凉,于是借沮渠牧健“既婚帝室,宠逾功旧,方患欲情,私通其嫂”,“既违伉俪之条,不笃婚姻之义,公行酖毒,规害公主”,列举了他的十二大罪状,出兵北凉。
公元439年,北魏大军包围姑臧,沮渠牧健出降,武威公主因“通密计之助”,得到了很高待遇。
那么,此后武威公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据《北史·李惠传》记载:“初,太武妹武威长公主,故凉王沮渠牧健之妻,太武平凉州,颇以公主通密计之助,故宠遇差隆,诏(李)盖尚焉。盖妻与氏以是出。”
《魏书》卷83《外戚·李惠传》所载内容与此完全相同,文字也相差无几。
据此可知,武成公主似乎在北魏太武帝平定凉州之后不久因她“通密计”有功而将她改嫁李盖。
其实不然。
其一,北魏平定凉州,沮渠牧健到达平城后,拓跋焘仍旧把他当作妹婿相待。沮渠牧健的母亲死后,拓跋焘“以王太妃礼葬焉。又为蒙逊置守家三十家,授牧健征西大将军,王如故。”
既然拓跋焘仍称沮渠牧健为自己的妹夫,并对他的亲属予以关照,就足以说明这时武威公主并没和李盖结婚。
其二,北魏平定凉州是在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而据《资治通鉴》卷125记载,沮渠牧健死于公元447年(北魏太平真君八年)3月。当时有人告发沮渠牧健和旧臣往来,企图谋反,拓跋焘乃“遣崔浩就第赐牧健死,谥曰哀王。”
又据《北史·沮渠牧健传》所载,《资治通鉴》所言“崔浩就第赐牧健死”是“就公主第赐牧健死。”当时情景十分凄惨,沮渠牧健与武威公主“决良久,乃自裁”。
由此可见,直到447年3月武威公主仍和沮渠牧健生活在一起,她和李盖结婚应在沮渠牧健死后的某段时间。
问题还不只这些。既然武威公主已经改嫁李盖,那么,在她死后理应和李盖合葬,而事实却是北魏“诏与牧健合葬。公主无男,有女,以国甥得袭母爵为武威公主”。这事又如何解释呢?
从各方面考虑,所谓武威公主再婚应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事实婚姻”,换句话说,就是拓跋焘在沮渠牧健死后为了减轻武威公主的孤独感,让她和李盖生活在一起而已。可想而知,在那样的时代,武威公主虽然有功于北魏,在婚姻上却只能吞下苦果。
还有一个疑问是,沮渠牧健的亲姐妹,也就是被拓跋焘封为右昭仪的兴平公主结局如何呢?
实际上也是一个悲剧——公元447年,沮渠牧健的亲信向北魏告发了牧健父子多蓄毒药,先后杀人数以百计的罪行。拓跋焘一气之下,竟将兴平公主赐死。
也就是说,拓跋焘与沮渠牧健这两位国君互相娶了对方的亲妹妹,但这两位公主都只能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