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甚异之?中的异的意思和用发? 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品,学习完《岳阳楼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岳阳楼记》的考题吧。《岳阳楼记》中考题及答案集锦 习题:1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
答谢中书书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是哪些? 急急急急!!!! 八年级(上)2113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5261字:通假 读音 字义 例句4102 出处要—邀 yāo 邀请 便要1653还家《桃花源记》具—俱 jù 详尽 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 yòu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 qū 弯曲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 héng 横着的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 fǔ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 jiǎn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 jǔ 选拔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 guān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 céng 重叠 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 quē 中断 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类型 例句 出处 解释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 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 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 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 。
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⑤ ②③ ④
桃花源记的文言小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多词一义 1、文言小结:《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
“渔人甚异之”的“异”是什么意思? 异:意动用法,以.为异。也就是认为.是奇异的,对…感到惊奇渔人甚异之:打渔的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此句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部分原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渔人甚异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渔人甚异之的2113之是代词,指见到的景象。出自5261:魏晋·陶渊明《4102桃花源记》摘取部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1653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释义: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扩展资料之的释义:文言版: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白话版: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作边旁。1、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本义只见于古文。2、代词:代人或事或物。组词:总之;操之过急;求之不得;取之不尽;言之有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助词: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语气助词,用以凑足。双音节。组词:之后;之前;赤子之心 光荣之家;缓兵之计;无价之宝;。
“渔人甚异之”的“异”是什么意思?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2113,以·5261·为异,对·4102·感到诧异,认为·1653·是奇异的。《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白话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