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年来月去春寂寞,故宫雀鼠尚含羞。——《沙丘宫怀古》
春秋,百家争鸣。
战国,风云激荡。
如果说春秋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那么战国就是对社会制度的一次大变革。
春秋战国是一个时代,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这个概念,因为那时候中原大地还是姓周,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周天子还是诸侯国名义上的共主。
一个人强大之后,总会迸发想上在迈一层台阶的想法,诸侯国强大之后,也是如此,尤其是战国七雄,已经渐渐不满“公”的爵位了,再向上一层那就只有称王了。
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诸侯国的君主都是什么公、侯之类的,而到了战国中后期几乎称号全是王的原因了。
赵国的强大终是昙花一现。
韩赵魏三家分晋是战国开始的标志,三晋大地也一度是中原文明的中心,但到了战国后期,统一华夏大地的天平已经渐渐滑向了处于中原大地西部边陲的秦国,阻挡秦国铁蹄的也只剩下了一个赵国了。
那么赵国强大的根源在哪呢?
当然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经过改革变法,赵国一度成为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超级强国。
但,这一切也只是昙花一现。
因为随着赵武灵王被饿死,中兴的赵国开始走下坡路了,那么赵武灵王被饿死对赵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可以说直接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
经变革中兴的赵国为何不敌秦国,因为武灵王的死法,断了人才的路,我们还得从赵武灵王被饿死这件事说起。
赵武灵王的悲惨死法。
公元前295年,赵国政坛发生了巨变,那就是英明神武的赵雍被困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了,虽然这时候赵雍已经退位,他的儿子赵惠文王赵何也已经懵懂地理解什么是君王,但赵何毕竟年幼,无法支撑赵国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
赵国的大权也就落在了饿死赵武灵王的凶手李兑和公子成身上,而公子成当了没几年的赵国丞相之后就去世了,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李兑在掌控着赵国。
赵武灵王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没有他,赵国就不会实现中兴,也不能在战国末期挑起抵抗强秦的大梁,只是可惜他没有战死沙场,而是被李兑等人活活给饿死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至于赵惠文王参没参与饿死赵武灵王的事件中来,史料没有确切记载,有人认为当时赵惠文王太小,应该没参与,有人说赵惠王亲政后没有给他爹报仇也就是默认了,不管他参没参与,赵武灵王死了,跟着赵武灵王一起去的,还有赵国统一华夏的希望。
赵国的布衣人才都不被信任。
赵武灵王被权臣李兑饿死,这件事看似对赵国没有什么影响,其实对赵国的影响一直笼罩在赵国朝堂上空,直到赵国灭亡,这片阴云才消失不见。
这片阴云就是赵国君主和贵族统治者对外臣的忌惮,赵惠文王时期,可以说是赵国人才辈出的时期,廉颇、蔺相如、赵奢都在这时期井喷式的涌现出来,可是这些有才之士,赵惠文王虽用他们,却不敢给他们太大的权力。
廉颇为赵国征战一生,最后还是被赵王怀疑,在别国郁郁而终,蔺相如在外交上不止一次的为赵王挽回颜面,但终生都未曾被封君,赵奢也仅仅为赵国打了一次胜仗,被封马服君,但此后再无仗可打无饼可领,就连赵国最后的救命稻草,也被赵王怀疑,惨遭被杀。
赵国的这些大才为何都逃离不了悲惨的结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继任的赵王都害怕这些外臣掌握国家权力,从而尾大不掉,也担心自己会和赵武灵王一样落得一个被饿死的结局,所以这些有才士子,在赵国终究得不到该有的权力和地位。
旧贵族专政埋下赵国灭亡的伏笔。
到了赵孝成王统治时期,赵国的灭亡已经在意料之中了,因为长平一战,赵国被坑杀几十万降卒,武灵王费劲心思强大起来的赵国,也随着这些士兵的死,不复存在了。
赵孝成王曾对该不该要冯亭送来的上党君征询过三个人的意见,但是却得到了一个不要白不要的结果,这三个人分别是赵豹,赵胜和赵禹。
赵豹可以说是赵国唯一一个对时局十分清醒的人,他建议赵王不要接受,但是赵胜和赵禹都建议要,加上赵王也想要,就形成了一个三比一的局面,所以赵王接收了上党郡,随即爆发了战国历史上百万级的大决战,结果赵国全盘皆输。
我们可以看出,赵王询问的人全是他们赵氏宗族的人,这么大的事,竟然没有外姓人参与进来,也就是说,赵国已经又回到了旧贵族专政的老路上来,听不到正确的言论,自然做不了正确的决定,赵国灭亡在此时已经初现倪端了。
飞鱼说:
赵武灵王被饿死对赵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可以说这件事直接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经过变法强大起来的诸侯无一不是再和旧制度作战,战胜旧制度则诸侯兴,被旧制度继续统治则诸侯灭,秦国做到了前者,包括赵国在内的其余诸侯却都没能跳出后者的圈。
经变革中兴的赵国为何不敌秦国?因为武灵王的死法,断了人才的路,诸侯国的强大与兴盛和人才是分不开的,源源不断的人才,是保证国家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武灵王被权臣饿死,这让后代赵王不再信任外臣,对人才的怀疑,也让赵国离灭亡越来越近了。
纵观战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秦国是布衣士子发挥出极限能力的最理想之地,秦国统治者从不吝啬赏赐和分割自己的权力给这些人才,只要你真有本事能够强大国家,几乎要什么给什么,所以有才之士争相去秦,秦国也得以越来越强。
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可谓是一语中的,秦国只是摧毁了六国的军队,真正让六国灭亡的其实是无法彻底改变的旧贵族统治的制度。
对此,您怎么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