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诸葛亮为什么不取刘禅而代之,看了诸葛氏的家风你就知道了

2020-07-19新闻11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临终托孤”的故事。章武三年四月,在创立蜀国仅两年后,刘备就病危了,临终之前,对诸葛孔明说道:“若子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是,孔明老弟啊,我这儿子,你觉得值得辅佐,那你就辅佐他,要是他没那个才能,你就自己取代他,完成我们一统天下的大业。

诸葛亮听了百感交集,泪流满面。才有其后《出师表》中人尽皆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肺腑的誓言。

但是作为“乐不思蜀”典故主人公刘禅,也被后人戏称“扶不起的阿斗”,只知玩乐,不思进取,最终导致江山散尽。诸葛亮为何终其一生都未曾取代刘禅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很多人都认为,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仍然掌握着蜀国的军国大权,没必要篡位刘禅,此外还需要顾及自身的名声,因此做忠臣,但不放权。

也有认为蜀国是建立在汉室刘姓的基础上的,刘备打天下靠的就是一个皇室正统的名分,诸葛亮是无法取代刘禅的。

不管是何种观点,大多认为诸葛亮不取代刘禅,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考虑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不能,毕竟刘备是否真心让他取代刘禅也只是一分可信。

但是小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如此,恰恰是因为他真的不想。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了诸葛氏的家风就不会奇怪了。

诸葛亮主要的几封家书

经过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自二十七岁离开隆中追随刘备,南征北战,为建立蜀汉伟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又为官清廉,事君忠勤。如今才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为了警醒儿子诸葛瞻修身养性、勤学立志,他在临终时写下家书《诫子书》,开篇便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一年他54岁,诸葛瞻仅8岁。

经过了张飞饮酒失徐州、丢性命;蒋琬饮酒败事务、丢官职等一系列的事情后,为了警醒养子诸葛乔不能饮酒至迷乱,他又专门写了家书《又诫子书》,书中言:“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

为了使外甥庞涣了解立志的重要性,他还写了《诫外甥书》。

当然仅仅从诸葛亮所写家书来看,依然不具备完全的说服力。毕竟只是言传,也没体现身教。诸葛氏家族主要的几位人物及事迹

1、诸葛丰

要说诸葛家族的人物,第一位便是诸葛亮的祖先诸葛丰,他是琅琊诸葛氏中最早的一个显赫人物。身居司隶校尉官职,负责监察官吏的不法行为,他恪尽职守,不惧权贵,为法为民,多次上书得罪皇帝权臣,致使遭连连降职。

2、诸葛瑾与诸葛亮

另外便是诸葛亮与他的兄长,诸葛瑾。诸葛瑾与诸葛亮虽然是兄弟,但是一个效力吴国,一个效力蜀国。两人都掌握了大量的国家机密,但从未互相通信。

《三国志·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出使蜀国时,与诸葛亮仅以公职身份相见,也未私下约见。诸葛亮出使东吴时,孙权想让诸葛瑾留下诸葛亮,诸葛瑾却说:“弟亮已失身于人, 委质定分,义无二心, 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

意思是:我的弟弟诸葛亮已经效力于他人了,绝不会有二心,他不会留在东吴,就像我不会去蜀国一样。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和诸葛静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兄弟二人死后都是同样的节葬,一个素棺相裹,一个冢足容棺。诸葛亮贵为一国丞相,他的妾竟然连替换衣服都没有。由此可见其节约到了极点。

3、诸葛诞和诸葛恪

此外,与此类似的还有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和诸葛瑾的的儿子诸葛恪。当时诸葛诞为魏国镇东将军,诸葛恪修建东兴大坝引起吴魏矛盾激化。

双方均未各自统帅,恪尽职守,虽为叔侄关系,却展开了一场血战。说起来也是一段颇为有趣的美谈。

4、诸葛瞻与诸葛尚

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诸葛尚又是诸葛瞻之子。《三国志·诸葛瞻传》中记载,蜀汉景耀六年,司马昭派邓艾攻打蜀汉,诸葛瞻携子诸葛尚前去应战,战败后撤退到绵竹。

此时邓艾派人送来诱降书,书中写到:“投降者必表为琅琊王。”诸葛瞻不为所动,最终兵败同儿子诸葛尚一起阵亡了。

从西汉到南北朝,历时四个朝代,琅琊诸葛氏一族,史书上有记载的就有几十人,上至宰相下至县令,个个都是秉持清廉之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极少出现败类。

我们都知道,史书并非一人完成,更不是一朝一世所得,诸葛氏一族能够经得起历代史官记载,由此可见其家风之正!

或许对于诸葛亮的许多说法存在被神话的成分,但是关于刘备允其取代刘禅而他终其一生也未曾篡位的问题,将之放于家族家风、个人品性中来考究依然是不足奇怪的。抓好家风家教培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诚然,诸葛氏家族的家风严格按照“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行事,有其应当割舍之处。但是也有许多在今天依然值得学习和弘扬的道德风尚。

如今,家风家教的培育时常被人们所忽视,诸如“中国式过马路”、“老人不敢扶”等等的社会的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

近日,张琦受贿一案一审已经公开审理,作为海南省委原常委贪污巨资,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评论员龙之朱对此事这样说道:“病态家风就是腐败帮凶”。

家风是一个家庭中的风气,家风正则家门兴旺、美满和顺,家风差则难免殃及后代、贻害社会。

在今天,抓好家风家教培育应该是我们需要重视起来的,这不仅关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还是我们继往开来,走向昌盛的必然选择!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