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败?燕太子丹对臣子的不信任,葬送了这次行动

2020-07-19新闻27

文|飞鱼说史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叹气若轻云。——(东汉)阮瑀《咏史诗二首·其二》

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山东六国尽皆衰弱。

秦王政亲政之后,扫除了国内吕不韦、嫪毐等集团的势力,强大的秦国在秦王政的发动下,已经犹如一台所向披靡的战争机器,彻底拉响了东出攻灭山东六国的冲锋号。

不用说,秦国的第一枪肯定会打向韩国,毕竟韩国地处战略要地,国小人少早已疲弱不堪,再加上被秦国连年蚕食,秦王政灭韩之时,韩国的疆域还没秦国的一个郡县大,所以灭韩之战,秦国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拿下。

灭韩之后,秦王政对下一个目标是最难啃的赵国,但赵王迁却积极“配合”了秦王政的进攻,因为赵王迁自毁长城把李牧给杀了,那还说什么,王翦大军攻赵,赵国随即灭亡。

灭了韩、赵之后,秦王政对进攻方向就产生了疑惑,因为他不知道该灭魏呢,还是该灭楚,毕竟远交进攻嘛,当然要先考虑自己的近邻嘛。

但燕国的一次举动,却把秦王政的进攻转向了燕国。

本来燕国作为秦国结好的对象,灭亡的次序也应排在最后,但就是这次行动,让秦灭燕的军事行动大大提前了。

燕国的这次举动就是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败?燕太子丹对臣子的不信任,彻底葬送了这次行动,在一定程度而言,太子丹该为这次刺杀行动的失败买单,

荆轲刺秦王有无成功可能?其实有,但太子丹对臣子2次怀疑注定了失败,这件事我们还要从田光说起。

太子丹的不信任,逼死了田光。

太子丹和秦王嬴政早年同在赵国为人质,同样的经历让这两人,成为了好朋友,但权力会让人失去本心,对于太子丹和嬴政的友谊来说就是如此,当了秦王的嬴政,也不讲什么感情不感情了,认为能让自己统一天下更顺当才是硬道理。

所以,当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的时候,秦王政就没打算放走太子丹,结果趁着嬴政攻打韩、赵的时候,太子丹一溜烟从秦国逃跑了,回到燕国太子丹立即招贤纳士,寻求拯救燕国的大计。

于是名士田光在太子丹老师鞠武举荐下,和太子丹来了一次促膝长谈,不用说,这次对话还真找到了对付秦国的办法,确切地说是对付秦王政的办法,其实这个办法也简单,找个人,做了嬴政,就OK了。

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的人正是荆轲,当田光兴致冲冲要去找荆轲谈论此事时,太子丹背后来了一句,我们谈的是国家大事,先生可不要泄露了机密啊(《史记》记载: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原先生勿泄也),也正是看似不起眼的话,让田光看到了太子的不信任,找到荆轲说了事之后,田光就自刎而死,以表不会泄密。

太子丹的怀疑,让荆轲仓促上路。

田光自刎后,荆轲就被他送到了太子丹的船上,再也下不来,毕竟田光的死,也有逼迫荆轲参与刺秦计划的意味,但身为卫国人的荆轲,对于刺秦实在是提不起来兴趣,一来对秦国没有深仇大恨,二来这个任务十死无生。

但,话虽这么说,古人还是很讲究“义”字的,既然答应了别人,那就要做到,但如此大的事情,必须要瞅准时机才行,在荆轲行动前,太子丹也没闲着,处处好吃好喝好玩的招待着荆轲,但荆轲一直以时机未到推脱。

此间正值秦国的叛将樊於期到了燕国,荆轲觉得时机已到,就问太子丹要樊於期的人头,但太子丹却不忍心,于是荆轲自己找到樊於期,一番言论下来,樊於期自杀,荆轲得到了能面见秦王的法宝,樊於期的人头。

太子丹想着这下 荆轲该动身了吧,但荆轲还是没有动身的意思,这让太子丹很是焦急,于是找到荆轲说,先让自己的勇士秦舞阳先行,这让荆轲大为恼怒,因为荆轲并不是怕死,而是他在等一个能完成此任务的另外一个勇士(《史记》记载: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而不是一害怕就脸色发白的秦舞阳。

太子丹的上策,彻底让刺杀失败。

既然被主子怀疑了,太子丹再也没有等下去的耐心了,只有带着秦舞阳出发了,刺杀的过程我们不在赘述,只说结果,结果就是秦舞阳脸色发白引起了秦国官员的警觉,再然后荆轲想要活捉秦王政失败,荆轲和秦舞阳都被杀死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荆轲为何不直接杀死嬴政而要想活捉他呢,这是因为临行前,太子丹给荆轲说了一个上策,那就是活捉秦王政,让其归还侵占诸侯的土地。

所以荆轲拿着浸过毒药,见血封喉的徐夫人牌匕首,并没有直接刺向秦王政。

我们接着说秦舞阳,其实他也是行刺的关键人物,但奈何不能担当大任,假如趁着荆轲和秦王绕住而走,秦国大臣发愣的片刻,秦舞阳能立即上前帮助荆轲制服秦王,那么秦王必死无疑,也就是说假如荆轲真等来了自己的朋友一起去行刺,而不是带着秦舞阳,那么此事也就成了。

飞鱼说:

荆轲刺秦王有无成功可能?有,但太子丹对臣子2次怀疑注定了失败,第一次怀疑田光会泄密,而导致田光自刎,第二次怀疑荆轲怕死,而没有让荆轲等来能完成任务的人。

我们再来看看,荆轲易水河畔的告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实这句话道出了荆轲无奈的内心,他不惧怕死亡,但太子丹的怀疑,让他彻底心凉了,士为知己者死,荆轲想到自己将献出生命报答的那个人,却不是自己的知己,何其悲凉也!

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败?燕太子丹对臣子的不信任,葬送了这次行动,如果太子丹能用人不疑,那么行刺秦王的这次行动,或许会产生另一种结果,只是历史不能假设。

此外,有不少小伙伴认为,荆轲死前的呼喊(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其实是死鸭子嘴硬罢了,其实未必,因为当时荆轲拿着地图慢慢伸开时,荆轲和秦王距离是很近的,再加上秦王政极为得意,也就放松了警惕。

直到图穷匕见,秦王大惊失色,此时会有短暂地发愣,如果荆轲抓起匕首刺向眼前的嬴政,嬴政根本躲闪不及,再说这匕首只要在身上划个小口就必死无疑,也就是说荆轲如果以杀死秦王为目的,那么秦王几乎没有生还的余地。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秦朝#荆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