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至7M,降水井水位已降至10M,但挖土时仍然往外冒水,请问是否遇到流沙层,如何处理? 预降水时间不够,大水位下去了,但土壤含水还是多,应该还是降水的问题,如果是流沙,会有泥沙不断涌出来的,你的描述只有水没有沙,应该不是流沙;下一层开挖前要水位稳定在设计水位1周左右再挖要好点,还要看土质滤水性能.
流量与水位降深关系的经验公式 在自然界中,因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水流状态和井损的影响,实际上流量(Q)与水位降深(s)的关系并非完全像理论公式所显示的那样,为通过原点的直线(承压井流)和抛物线(潜水井流),而常常表现为各种曲线。因此,为了使预报的流量更符合实际,常根据多次降深(或落程)抽水试验得出的 Q-sw关系建立经验公式,进行流量预测。大量抽水资料证明,常见的流量(Q)与水位降深(s)关系呈直线型、抛物线型、幂函数型及对数曲线型等4类,如表3-1所示。表3-1 流量(Q)与水位降深(s)关系曲线类型续表现分别对这些曲线的经验公式、判别方法、系数确定及应用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1.直线型首先,用图解法判别抽水试验得出的Q-sw关系曲线类型。将不同落程的Qi和swi资料点绘在坐标纸上。若这些点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直线通过坐标原点,可判断为直线型。(1)经验公式地下水动力学(2)待定系数(q)的确定1)当资料不多且点基本落在直线上时,可以直接取直线的斜率确定q值;2)当资料较多且点沿直线两侧分散分布时,可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q值:地下水动力学式中:n为抽水实验的降深次数。3)用途:当q一定时,可以回代式(3-29);若井中设计降深(sw)已知,可以。
§3—5 流量和水位降深关系的经验公式 前已提到,在评价小型水源地或勘探开采井的单井出水量时,可用理论公式进行流量预报。但因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水流状态和井损的影响,实际抽水中的流量和降深关系,并非完全像理论公式:(对于承压水井)(对于潜水井)所显示的那样为一过原点的直线(承压水井)和二次抛物线(潜水井),而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曲线。因此,为使预报的流量符合实际情况,常根据多次降深(或落程)抽水试验得出的Q-sw关系建立经验公式,进行流量预报。大量抽水井的实际资料证明,常见的几种Q-sw曲线类型有直线型、抛物线型、幂函数曲线型和对数曲线型。下面分别对这几种曲线类型的经验公式、判别方法、确定系数和应用范围加以讨论。1.直线型反映直线型关系的表达式为: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它和承压水井Dupuit公式一致。其中,q为待定系数。首先,用图解法判别抽水试验得出的Q-sw关系曲线的类型。将不同落程的Qi和swi资料点绘在坐标纸上。如果这些点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并通过坐标原点时,即可判定为直线型,符合式(3—40)。然后确定系数q。当资料不多,且资料点基本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时,可直接取直线的斜率确定q值;当资料较多,且点沿直线两侧分布较分散时,可采用最小。
抽水试验中为什么需要三次水位降深 对稳定流抽水试验而言:1、通过三次降深抽水可获取流量和降深的关系曲线(Q-S曲线),根据曲线可计算不同降深对应的流量或求取不同流量对应的降深;2、可根据Q-S曲线类型判断含水层的某些水文地质特征3、可计算井损大小对非稳定流试验而言,理论上是不需要三次降深的,但事实上在不同流量下求取的水文地质参数是不同的,也可以参考.
基坑周围水位降深的计算 1.稳定流当降水井数量、间距、平面布置确定后,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基坑内外的水位降深,主要验算基坑内部水位降深要求最大的点,验算该处水位降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基坑降水设计式中:S—基坑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某点的水位降深(m);H、—M—潜水含、承压含水层厚度(非完整井采用有效带深度)(m);r1,r2,…rn—某计算点到各井点管中心的水平距离(m)。2.非稳定流基坑降水设计式中:S—基坑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某点的水位降深(也可单验算基坑中心);Qi—第i口井的出水量(m3/d);H、M—潜水含水层、承压含水层厚度(m);K—渗透系数(m/d);ri—第i计算点至各井点的距离(m);n—降水井数量;d—含水层顶板至过滤器顶部的距离(m);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W(ui)—井函数,可查附录1;或按下式计算:基坑降水设计式中:基坑降水设计对于潜水非完整井、承压水非完整井,可采用公式(4-12)、(4-13)计算,只需将潜水含水层厚度H、承压含水层厚度M分别用有效带深度H0和有效带厚度M0带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