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喜马拉雅山是什么样的? 特提斯喜马拉雅

2020-09-30知识20

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古近纪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格架 该区海相古近系发育特征与白垩系相比具有一定差异。白垩纪的海相分布广泛,地层分区分带明显,主要可分为以正常浅海陆棚沉积为主的南带和以次深海—深海沉积为主的北带;而古近纪的海相沉积分布则比较局限,地层分区分带现象已消失,同属于藏南残余海沉积环境。该区古近系以岗巴地区的宗浦剖面、宗山剖面及定日地区贡扎剖面、曲密巴剖面为代表。20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就在西藏南部做过地质调查,发现了岗巴、定日等地的海相古近系(Hayden,1903~1904;Douville,1916;Heron,1921)。真正地质考察工作的开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50年代主要开展了一些小面积的地质研究,并配合我国登山活动开展了一些路线地质调查(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地质组,1952;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科学考察队地质组,1959)。60~80年代,我国各有关科研机构和一些地质生产单位分别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综合性和专题性地质考察(文世宣,1974;章炳高、穆西南,1979;章炳高、耿良玉,1983;郝诒纯、万晓樵,1985;徐钰林等,1989)。进入90年代,我们分别于1997年、1998年及1999年同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对定日地区贡扎剖面及岗巴地区宗山剖面古近纪海相地层重新进行了实测,并在定日地区新。

喜马拉雅山是什么样的? 特提斯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2113型的特征是扶5261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4102齐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1653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从南面看,喜马拉雅山脉就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主光轴超出雪线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后者从而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不过,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在雪线之下。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至今依然活跃,并有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山崩。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公里,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我国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自南向北大致可分为三带:南带为山麓低山。

喜马拉雅山是什么样的? 特提斯喜马拉雅

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萨嘎-仲巴2113南部古近系为藏南前陆盆地体系前5261缘带深水4102盆地区沉积的典型代表。该1653区古近系层序界面多以水下侵蚀面为标志,以II层序界面为主。从总体上看,古近系超层序组(中层序Ms)(上部因构造截切和剥蚀作用而未能得以保存)主要形成于斜坡及深水盆地环境,其形成时限约19~30?Ma。根据层序特征及其叠置方式,可将该超层序组划分为两个层序组(Ss1与Ss2)。上部层序组(Ss2)仅保存SMST 和TST下部。超层序界面为水下侵蚀不整合面,区域上,这些水下侵蚀面在横向上逐渐演变为陆上风化剥蚀面。因此,在整个藏南前陆盆地体系内,超层序组级别上的界面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可追索性。由于受强烈的板块构造挤压作用的影响,三级海平面变化显示出强制性海退的特点。Ss1层序组(超层序)主要由深水盆地沉积组成,由4个层序(Esq1—Esq4)组成:Esq1层序构成超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Esq2层序构成超层序的海侵体系域,Esq3层序与Esq4层序则构成超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其顶底界面都是侵蚀面。Esq1层序的底部为一套具向上变浅特点的海底扇水道相含砾石英砂岩。在垂向上,该砂砾岩沉积体直接覆于盆地-斜坡相的细粒泥质沉积之上,显示急剧的相变。对下伏层序有弱。

喜马拉雅山是什么样的? 特提斯喜马拉雅

#地质#地层划分#喜马拉雅山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