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子轰击石蜡得质子方程 谁能总结一下完整的高中物理学史实。

2020-09-30知识5

在认识原子核的艰难历程中,中子的发现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1930的德国物理学家玻特和他的学生贝克用放射性

中子轰击石蜡得质子方程 谁能总结一下完整的高中物理学史实。

谁能给我总结一份高中物理关于原子核子的要记要背的资料 原子 atom原子指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26]。原子内通常存在质子、中子、电子。其数量级大约是10^-10m。因此,与常见物体相比,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即使把一亿个氧原子排成一排,其长度仍不足1cm,人们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器才能间接观测到单个的原子。原子内中子和质子的质量相近且远大于电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因此原子的质量极小,且99.9%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外分布着电子,电子占据一组稳定的轨道。当它们吸收和放出光子的时候,电子也可以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此时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与轨道之间的能量差相等。电子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对原子的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所有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组成元素,每一种元素至少有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可以进行放射性衰变。原子最早是哲学上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抽象概念,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原子逐渐从抽象的概念逐渐成为科学的理论。历史早期历史关于物质是由离散单元组成且能够被任意分割的概念流传了上千年,但这些想法只是基于抽象的、哲学的推理,而非实验和实证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文化及学派的转变,哲学上原子的性质也有着很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

中子轰击石蜡得质子方程 谁能总结一下完整的高中物理学史实。

物理的发展史 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描述。伽利略的动力学研究与1609~1618年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根据天文观测总结所得开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公元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作大气压实验,发明水银气压计。公元1646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公元1654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开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公元1662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实验发现波义耳定律。十四年后,法国科学家马里奥特也独立的发现此定律。公元1663年,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的现象。公元1675年,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释。公元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作风筝实验,引雷电到地面。公元1767年,美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勒根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公元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蛙腿筋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不过直到1791年他才发表这方面的论文。公元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秤,从实验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这。

中子轰击石蜡得质子方程 谁能总结一下完整的高中物理学史实。

#科学#中子和质子#科普#电子#物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