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柯伊伯带是彗星起源之一 柯伊伯带指的是什么?

2020-09-30知识19

柯伊伯带和奥尔特星云是什么关系? 比如NASA甚至定义到了近两光年外,几乎是我们到比邻星距离的一半了(https:// photojournal.jpl.nasa.gov /catalog/PIA17046)。。太阳系的使者漫谈 ?www.zhihu.com

柯伊伯带是彗星起源之一 柯伊伯带指的是什么?

彗星起源于哪里? 我们知道,太阳系属于第二代或第三代恒星星系。它的前身是一个超级恒星在临终时,发生大爆炸成为超新星。这个超新星爆炸时,将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元素,如硼、氧、碳、硅、铁以及未进行核聚变的氢、氦元素等喷发到宇宙空间。其核心物质塌缩成一颗中子星或黑洞。这些太空中物质有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其中也有水、氨、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质。它们在极度寒冷的宇宙空间,附着在其他物质颗粒上。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这些宇宙物质有聚集成为太阳系中的各个星体。太阳系除了我们熟知的太阳、八大行星、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带之外,在远离太阳50000~100000个天文单位的地方,有一个球状的星体残留物带我们称为奥尔特星云。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简·奥尔特推断,在太阳系外沿有大量彗星,后来被称为奥尔特星云。这些残骸实际上就是由固体物质、水、甲烷、二氧化碳等组成的彗星群。在靠近太阳系黄道面30~20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早在上世纪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Edgeworth)就预言: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地带,充满了微小冰封的物体,它们是原始太阳星云的残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地,我们称为柯伊伯带。自1992年至2002年10月,科学家陆续发现了600多个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是彗星起源之一 柯伊伯带指的是什么?

彗星的起源是什么? 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但最为流行的是本世纪刃年代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提出的“原云假说”,即原始的彗星集中在距太阳2~15万天文单位的区域中。这一区域被称为原彗星云区,后人也称原彗星云为奥尔特云。云内约有19×10^11颗彗星。尽管原彗星是与最近恒星的距离相差不多,但这不意味着彗星来自星际空间,相反,它们严格地属于太阳系。然而这些太阳系边缘的暗天体是无法观测到的,只有当它偶而被走近恒星引力摄动,改变轨道后进入内太阳系,才作为“新”彗星被发现。差不多与此同时,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预言冥王星之外有个彗星带,它们的轨道近于圆形,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也不大。这个彗星带约从离太阳42天文单位延伸到几百天文单位。其中的彗星是太阳系星云中形成的原始冰体残留下来的。柯伊伯提出冥外彗星带假说40多年后,美国天文学家朱维特和鲁才于1992年8月30日用夏威夷的口径2.2米望远镜发现了第1个冥外天体1992QBI,以后又陆续发现了4个。之所以称它们为“天体”是因为天文学家对它们究竟应属于行星、小行星还是彗星尚有争议。

柯伊伯带是彗星起源之一 柯伊伯带指的是什么?

不是说彗星76年出现一次吗?彗星在1986年出现过,为什么我1997年的时候彗星又出现了? 所谓76年出现一次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它的回归周期大约是76年。哈雷彗星的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当时在夜晚肉眼可见。根据周期计算,哈雷彗星的下一次回归是在2061年,所以现在的很多人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这颗彗星的回归。海尔-波普彗星但太阳系中又不止哈雷彗星一颗彗星,太阳系中的彗星很多,例如,题主在1997年看到的彗星其实是海尔-波普彗星,而不是哈雷彗星。当年海尔-波普彗星经过近日点(0.914天文单位)时,它的视星等达到了-1.4等,其视亮度仅次于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海尔-波普彗星的远日点达到了371天文单位,远远超出了柯伊伯带的范围。根据海尔-波普彗星的轨道推算,它的回归周期至少有2500年,所以这是一颗长周期彗星。这意味着海尔-波普彗星下一次回归时,已经是46世纪。

彗星的起源 除了一些周期性的彗星外,不断有开放式或封闭式轨道的新彗星造访内太阳系。新彗星来自何处?这个问题就要从太阳系的形成谈起了。太阳系的起源太阳系的前身,是气体与尘埃所组成的一大团云气,在 46 亿年前,这团云气或许受到超新星爆炸震波的压缩,开始缓慢旋转与陷缩成盘状,圆盘的中心是年轻的太阳。盘面的云气颗粒相互碰撞,有相当比率的物质凝结成为行星与它们的卫星,另有部份残存的云气物质凝结成彗星。当太阳系还很年轻时,彗星可能随处可见,这些彗星常与初形成的行星相撞,对年轻行星的成长与演化,有很深远的影响。地球上大量的水,可能是与年轻地球相撞的许多彗星之遗产,而这些水,后来更孕育了地球上各式各样的生命。太阳系形成后的四十多亿年中,靠近太阳系中心区域的彗星,或与太阳、行星和卫星相撞,或受太阳辐射的蒸发,己消失迨尽,我们所见的彗星应来自太阳系的边缘。如假设残存在太阳系外围的彗星物质,历经数十亿年未变,则研究这些彗星,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原始化学组成与状态。欧特云。长周期彗星可能来至欧特云(Oort cloud)而短周期彗星可能来自柯伊伯带(Kuiper Belt;凯伯带)。欧特云理论(Oort cloud theory):在 1950 年,荷兰的。

柯伊伯带指的是什么?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组成结构之一,是八大行星的同胞兄弟姐妹,是太阳系的最外围区域。我们知道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处于最外围的是海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大约38.8个天文单位,在海王星更外围的是降级成矮行星的冥王星,冥王星距离太阳大概39.3天文单位。包括冥王星以及向外的一个圆环区域,大约距离太阳40~5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有很多由尘埃和冰晶构成的小天体,目前发现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这些天体目前认为是太阳系原始星云的残渣,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天体,这个区域最早是由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提出的,所以就称这个区域为柯伊伯带。那么为什么会形成柯伊伯带了?查询资料发现,柯伊伯带和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不同,主要是冰封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就不可能是在太阳附近形成的,因为如果接收到太阳的辐射太多,这些冰封天体有的可能消失。在形成地球等八大行星的同时,各种物质互相碰撞、吸积,也形成了很多微小的固态内核,这些固态内核最早主要集中在木星附近,后来被木星甩到了现在的位置,继续集聚冰晶和尘埃形成了现在的柯伊伯带。由于这些小行星本身不发光,距离太阳地球较远,因此发现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上图是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今天的。

#彗星#哈雷彗星#海王星#天文单位#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