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都是龙王,为何东海龙王水淹陈塘关没事,泾河龙王多下雨却被斩

2020-07-19新闻4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的地位却并不是很高。

比如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和长安算命先生袁守城打赌,以下雨时间点数来作为胜负依据,泾河龙王作为司雨龙神,本以为胜券在握。谁知预定突然降旨,规定了下雨的时间和点数,竟然和袁守诚所言。丝毫不差。自负的泾河龙王不耻输给一个凡人,为了获胜,他不惜违抗圣旨,擅自篡改下雨的时间和点数,最终东窗事发,被抓上斩龙台处死。

可见,即使是龙王,也不敢胡来。

但同样是龙王,在《封神演义》中却是不受约束。当初四海龙王为了报复哪吒,水淹陈塘关,生灵涂炭,祸害黎民百姓,搞得民不聊生,结果哪吒自尽谢罪,龙王们的恶劣行径却无人来管。

同样是做龙,为何差距就这么大呢?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因为这根本就是两个世界观,联系不大。

泾河龙王和袁守诚打赌失败,私自篡改下雨的时辰和数量,触犯天条,最终被魏征梦中监斩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而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则是出自《封神演义》。

这是两本书,两个神话体系,不可混为一谈,《西游记》里面的设定不能套用到《封神演义》里面来,所以没有比较的意义。

当然,就算要把这两个故事扯到一个神话体系里面来讲,那也是能说得通的。

因为两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

首先《封神演义》中,圣人当道,天庭未立,其故事主线就是为即将设立的天庭招募打工仔的。所以当时还没有什么天条律例,一切凭能力说话,最多讲讲道理。

故事里,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起因是哪吒杀害了东海三太子,之后又痛打了上东海龙王;而天由于哪吒是元始天尊的徒孙,并没有人出来给东海龙王主持公道,无奈之下,东海龙王联合其他的三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只是想给自己讨个公道。

虽然伤害无辜百姓有些残忍,但其出发点是没问题的。而且当时更没有天庭这样的执法机构来约束他们。

但在《西游记》里面就不一样了,天庭是仙界主宰,所以神仙都得受到天条的约束。而且天庭的天条约束之苛刻,简直可怕。昔日天蓬元帅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投入了猪胎,由是成了猪八戒。卷帘大将更是凄惨,也就打碎了一盏灯,结果便被贬出天界,下界为妖。

他们都天庭正神,仅仅只是意外失误,便遭到如此重罚,更遑论小小的泾河龙王了。

首先他主管司雨,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却拿来和人家打赌,本就是属于玩忽职守。而明知私自篡改下雨的时辰和数量是违反天条,却知法犯法,那就是罪加一等。

当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此次下雨,乃是玉帝降旨,明确规定了下雨时时间和雨量的多少。

正常来说,只要玉帝没有明旨不让下雨,就是可以下雨。孙悟空朱紫国行医,需要无根水服药,老龙王就打了几个喷嚏就下了一场雨,而在凤仙郡,玉帝明旨不让下雨,老龙王连喷嚏都不愿打一个。而当孙悟空把凤仙郡问题解决后,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可见,在没有圣旨情况下,下雨的事可以随意,而有圣旨下来,就得按圣旨去做,否则就是抗旨,那是死罪。

换句话讲,天庭如何降雨是有一套制度的,就是降雨法。这是法律制度,就和现在的财务审批制度差不多,泾河龙王就是那个财务主管,负责财务制度的落实。泾河龙王和袁天罡打赌,自认为自己稍微改一下时间和数量,过几天再补上,就和现在的挪用公款的路数是一样的,即使查出来最多挨顿训斥也就罢了,按封建时期的律法,挪用公款,第一不好查,第二挪用的公款很少,所以也不是什么大罪,所以泾河龙王这个办法看似没毛病。

但是执行的时候出了意外,就是玉皇大帝的那道圣旨,所以听到有圣旨时,泾河龙王大惊失色!要知道封建时期,皇权大于天,为了维护皇权的统治,所以抗旨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按照律法,肯定是要斩首的!

所以泾河龙王不是死在了挪用公款上,而抗旨来论,这是欺君大罪。

在《西游记》里,泾河龙王这样江河龙王,本就只是小神,违抗圣旨,触犯天条,自然是要重罚,最终,上了斩龙台,身首异处并不奇怪。

最终遭逢此难,那只能是咎由自取。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泾河龙王龙王求了袁守诚,老袁告诉龙王,让他去求人曹官魏征。龙王找李世民帮忙,李世民答应了。结果魏征梦斩龙王,才引出龙王鬼魂找李世民索命。才引出三位门神,随后才引出西天取经销罪愆的主题。

所以,从故事情节上看,泾河龙王必死。因为他只是个引子。内容上说,他改了点数,犯了天条。你想,不小心打破个酒杯,都得撵下去。故意降错雨,还能不杀?

#武侠#西游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