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哪种机制可以形成软沉积变形构造 枕状构造的形成原因

2020-09-30知识16

沉积结构构造 (一)结构特征1.陆源碎屑岩中、新元古界的长城系部分组段和青白口系的陆源碎屑岩主要是:沉积石英岩、石英砂岩,其成分主要为碎屑颗粒和胶结物,有时见含量极少(3%—5%)的泥质和石英细粉砂呈杂基出现;碎屑颗粒包括石英、长石、岩屑和磁铁矿、绿帘石等重矿物,以石英为主,常见长石和岩屑(包括燧石岩屑和喷出岩屑),长石表面可见钠长石双晶和网格双晶,有的石英颗粒表面可见不规则的破裂纹。大红峪组SiO2化学成分含量高,超过40%,与本组石英碎屑组分多是一致的(宋天锐等,1987)。2.燧石硅质岩长城系和蓟县系地层中各种形态的燧石硅质岩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各种硅质矿物的集合体。在沉积岩中硅质矿物的有:细-粗晶石英、隐-微晶石英(隐-微晶玉髓)、纤维状玉髓、水玉髓、球粒玉髓、方英石和蛋白石。十三陵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的燧石岩中所见的硅质矿物有:微晶玉髓、细-粗晶石英和纤维状玉髓,以前两者为主,后一种少见。(1)微晶玉髓:通常无色,但常因包裹有杂质而显浅褐色,在显微镜下一般隐显小米粒状,在扫描电镜下均呈小于1μm的粒状集合体,粒间多孔隙,一般称为海绵状结构。微晶玉髓一般是胶体二氧化硅重结晶而成的,是硅岩的主要矿物,在。

哪种机制可以形成软沉积变形构造 枕状构造的形成原因

构造变形特征 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变形在阿尔金及昆仑北部地区保留比较完整,变形时代依据较充分。阿尔金地区主要有阿尔金岩群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韧性剪切带、茫崖混杂岩带主导构造片理及同期韧性剪切带;昆仑地区主要有东昆中和东昆南构造混杂岩带、西昆仑库地-其曼于特构造混杂岩带、祁漫塔格构造混杂岩带构造混杂变形等。(一)阿尔金地区变形特征1.江尕勒萨依-巴什瓦克超高压变质带变形特征江尕勒萨依-巴什瓦克超高压变质带,呈透镜体发育在新太古-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或阿尔金岩群中,区内沿江尕勒萨依、西瓦阔西、巴什瓦克、皮亚孜勒克达坂、帕夏拉依挡等地分布,一般呈0.2m×0.4m至2m×4m透镜状、蝌蚪状残存于花岗质片麻岩、蛇纹岩、石榴二辉橄榄岩及变质片麻岩岩片中,岩片内主构造面理与包绕岩片的边界断裂和结晶基底构造围岩构造线不协调;一般高压、超高压透镜体长轴近东西,产状175°∠82°~170°∠54°,走向与围岩主构造线交角约30°,岩片内部可见两期构造面理,即早期透入性面理S1和以S1为变形面的流变褶皱轴面面理S2;S1包络面产状在不同岩片及区段变化较大,东部(巴什瓦克)S1走向290°~310°,向南西(帕夏拉依挡沟脑),S1走向10°~30°;S2为。

哪种机制可以形成软沉积变形构造 枕状构造的形成原因

枕状构造的形成原因 枕状构造(pillow)与球-枕构造(ball-and-pillow)、负载构造(load)是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它们在形态、产状、变形机制等方面是不同的。枕状构造是砂层中一组呈凹形弯曲的变形沉积体,它的原始层平行于枕状体的底面,顶面则是一个平直的截切面。枕状构造是由于层状砂层强烈液化向上覆软沉积砂层流动、穿刺,使之弯曲褶皱,在原地固定位置形成的,因此枕状构造在一个层内是沿岩层走向呈现一系列相间隔的向形和很窄的背形。形成球-枕构造与负载构造的软沉积层包括细砂单元与上覆粗砂单元。他们的变形机制与砂层的液化作用有关。下伏细粒砂单元具有强的液化变形而上覆粗砂单元为弱变形层。上覆粗砂单元(比重大)在下伏细砂单元(比重小)之上形成一个不稳定重力驱动系统,地震发生时的剪切力使重的粗砂(弱液化)陷落下沉至下伏细粒单元(强液化)中成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球-枕体位于细砂层的不同位置,表明他们是下沉穿越细砂层单元为异地沉积体。形成枕、球-枕及负载体的软沉积物液化变形机制不同,但液化作用的触发机制是强地震。这些液化变形构造在实验室砂层的振动液化模拟实验中也已得到证实。地层中的枕状构造及球-枕、负载构造代表一次Ms>;5的古地震灾变事件。古。

哪种机制可以形成软沉积变形构造 枕状构造的形成原因

塔里木2113盆地由重力场所反映的莫5261霍面等深度图(图1-8)显示,盆地北、西、4102南边缘地带(对应环形重力梯级带)1653的莫霍界面由盆地向外迅速下降变深,形成包围盆地的环形地壳厚度突变带。盆地北部边缘到天山山脉南麓,莫霍面深度为48~50km;南部边缘到昆仑山前和阿尔金山北麓,莫霍面深度为50~52km;盆地西部边缘莫霍面深度为52~54km。盆地内部莫霍面整体隆起,地壳厚度相对较薄,一般为37~44km。地震层析成像也表明,塔里木盆地区呈现高速,其地壳厚度相对邻区造山带要薄,为上地幔顶部隆起区(腾吉文等,1994;李强等,1994),周围褶皱山系为上地幔坳陷区。从图1-8还可以看出,盆地内部存在着轮台—库尔勒—孔雀河、巴楚两个上地幔隆起区和南喀英买力-塔东、阿瓦提-塔中两个上地慢低隆区。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深部地壳构造轮廓(邵学钟和张家茹,1994;贾承造,1997)(图1-9)。从图1-9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地壳及岩石圈分层结构明显,主要有盆地基底面(B)、上地壳底面(G)、中地壳底面(C)、莫霍面(M)和下地壳内部(C1)、上地幔内部(M1、M2)等转换界面。各界面基本上具有同步起伏变化特征。在盆地基底隆起区,地壳。

绿色岩成因分析 关于佛子冲矿田中绿色岩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其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是岩浆热液选择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而形成的矽卡岩。事实上,佛子冲矿田中的绿色岩,尤其是层状绿色岩与传统意义上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存在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佛子冲矿区层状绿色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一致并同步褶曲,厚度稳定,不因为距某种岩体的远近而出现分带现象。②层状绿色岩中的透辉石、绿帘石等矿物多呈细粒或“雏晶”集合体出现,肉眼较难辨认。层状绿色岩中发育典型的同生沉积组构,形成温度较低(200~300℃)。③层状绿色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绿帘石和绿泥石,矿物组合较简单。④赋矿地层岩性以细碎屑为主,碳酸盐岩呈夹层产于碎屑岩层中,层状绿色岩与碳酸盐岩常呈互层或渐变过渡关系。⑤在博白-岑溪地区下古生界地层中,与层状绿色岩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这种现象是早古生代区域性海底热水成矿活动的反映。有些矿床,如东桃铅锌矿,虽然发育有与佛子冲矿田相似的层状绿色岩,但无岩浆岩分布。图5.12 佛子冲矿田绿色岩稀土配分模式1.层状绿色岩;2.块状绿色岩从区域上看,桂东南地区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冰川沉积形成什么地貌? 冰川沉积包括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这些沉积物在地貌上组成形形色色的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

主要变形构造 (一)砂岩脉 砂岩脉(sand dike)是重要的软沉积变形构造,随着古地震学的发展和对震积岩的研究,很多学者认识到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砂岩脉与地震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

#石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