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人是怎么发现中药功效的呢? 徐大椿用药如用兵 课后题

2020-09-30知识8

为什么中药方动不动就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制成?是越多越好吗? 《黄帝内经.素问》最早提出一个标准:“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好像该是十三味为最大才对,实际上要留出阴阳两极,故十一味药为最大之方。也有人会提出,性味相近的药可以近似看做一种功效,所以多开几味无妨,而事实不是这样。“百二十而终天年数”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天命”寿数是120年,也就是“真元”寿数是120年。人是通过经络长生,人运化药取药气作用于经络,或增或减“气氺”,超十一味必扰“真元”,故“超过十一味药的方子即使能治病也伤会身损命!不知药,不知命,才不知药会伤身损命!

如何看待中医?

灼口综合症是什么?可以用中药治疗吗? 灼口综合征中医属“舌痛”范畴,认为多因年老肝肾亏虚,气血运行涩滞,脉络受阻;或因情志不畅,郁而化火,肝火上扰;或因体弱多病,气血虚弱,无以濡养舌之筋脉而发生舌痛。每个灼口综合征人的症状表现各有不同,有的是舌尖、舌根、舌两侧、舌面等。而且有的人会是规律性的早轻晚重的情况,有的则不是。其实对于灼口综合征不同的部位代表着不同的病因:脏腑实热舌痛:心、脾、肝、肾等多脏之经络均上连于舌,故各脏火热之邪均可上攻舌络而致舌痛,但在部位或症状上有所不同:舌尖红刺灼痛,心烦不寐属心火;舌痛在两侧(舌边)而口苦易怒者,属肝火;痛在舌中心,舌苔黄厚或兼燥,喜凉而不欲食,便秘或干结者,属胃火;舌头辣痛属肺火熏灼;麻痛头眩属痰火上攻,舌络阻痹;全舌色紫作痛为脏腑热毒。阴虚火旺舌痛:舌红灼痛,多夙兴夜寐,劳伤真阴,阴伤不甚者。《舌诊研究》说“舌色红润,舌尖有突起如小刺状,可疼痛,多见于失眠及夜间劳作之人”。若阴伤较重或虚火上炎者.则如《辨舌指南》所说“燥涩为津液已耗”,“舌生横裂者,素体阴亏也”,“无苔无点而裂纹者,阴虚火炎也”。多有口干欲饮,但只喜少量频饮而不喜大量骤饮;心神失养,夜难成眠;阴虚火炎,五心烦热。。

白豪子兵》:\"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用药如用兵公元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曾任太医的名医徐大椿.他在自己撰写的《医学源流论》中专辟《用药如用兵论》一章,全面、详尽、准确地阐述了\"防病如防敌\"、\"治病如治寇\"、\"用药如用兵\"等医理.文中提出了治病用药的10种方法,其中\"以寡胜众\"之法就典型地运用了孙子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观点,主张\"一病而分治之,则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如痢疾这种病,症状甚多: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等.治疗时,以行气、活血两种方法分而治之.行气则后里自除,腹痛亦止,活血则使脓自愈.一种病按气、血分治,从而达到以寡胜众的目的,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徐大椿凭借自己深厚的医学功底,敏锐地审视兵学与医学、兵道与医道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极富启发意义的结论,这在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的确是一篇绝无仅有的专论,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但是,必须看到,把兵学同医学联系起来在理论上加以阐述,临床上进行实践,则在徐大椿之前是大有人在的.被尊为医经的《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中就。

徐灵胎先生传的内容介绍

为什么癌症患者做了根治术之后还会复发? 肿瘤根治术的大体概念是:将原发肿瘤及其浸润的组织或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作整块切除,临床病理报告显示两端未见癌瘤浸润。需要指出的是:根治术并不能根治肿瘤,所谓肿瘤根治。

如何用经方调养身体治未病 方剂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和灵魂,我经常强调:中医看病,不是靠一味味药,而是靠多种药物组成的方。中医治病,特别是治疗比较复杂的疾病,就像将军指挥一场战役,要取得胜利,不能单靠一个个士兵的勇敢,而主要靠指挥战斗的统帅,能够明了敌情,熟悉部下,调遣得当,进退有方。士兵中要有进攻的、配合的、牵制的、后勤的各种人员,分工明确,协同作战,才能发挥整体效果,克敌制胜。治病如打仗,所以徐大椿总结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用药如用兵论”,阐明两者相通的道理,《神农本草经》提出的“君臣佐使”、“七情和合”,更是成为方剂配伍的最高原则。布阵打仗与组方用药,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高超的智慧。然而,在当代中医临床中,很少有人严格遵循这一点,治病纯凭经验,随意凑方,毫无章法可言者,比比皆是。学生不肯背汤头歌诀,看病几十年的老中医,甚至数不出100首名方来,这种情况很普遍,导致中医临床水平下降,大部分中医,只能在低层次徘徊,永远提不高。

#养生#中医#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