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一语双关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如何理解高适《塞上听吹笛》? 梅是冬天的魂,笛是迁客的愁。边塞诗中,此诗风格不同。《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是一首格调高昂的边塞诗。一二句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大地春暖,是牧马回还草原的季节,马群在牧场奔波觅食,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无尽的天穹洒下明月的清辉。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从哪座戍楼间传出了悠扬婉转的羌笛声。这是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静,雪净、羌笛、牧马、月明显示了大地解冻的春天,边塞原野开阔旷远的情景。三四句虚景,《梅花落》一语双关。《梅花落》乐府曲调,传为西汉李延年所作,李有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羌笛吹奏的《梅花落》曲调,在这广阔的原野,北风的呼啸中,断断续续响了一夜。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雪梅落瓣,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如同这冷月清晖,洒满边关,落在将士的心上。“梅花落”拆开嵌入“何处”,即何处谁人惹乡思,并且“借问”而设问,即谁人何处不须问,戍边将士宁静的夜晚共同的乡愁弥漫关山,更动人心弦。与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异曲同工。由听曲而忆乡梅(胡地没有梅花),想梅之落地,浓郁乡思,写声成象。
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赏析】此诗字句各种本子互有出入。有的本子题为《和王七度玉门关上吹笛》,诗为:“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从诗题与诗意看,似为和王之涣《凉州词》而作。王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表述手法上二诗相似,都是将羌笛调名拆开,利用调名各字的本来含意,曲折委婉地表述战士的别离之情与征战之苦。自然王诗更为深挚沉重,更富表现力。但高诗也有自己的特点。前二句先写“牧马还”,后写闻此笛声,呼应紧密。后二句将《梅花落》说成是风吹落梅四处飘散,颇具深趣。
风吹一夜满关山 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 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 氛,这与“雪。
《塞上听吹笛》中的“风吹一夜满关山”的满,是什么意思?太多的不要写!谢谢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而回。在苍茫而又清澄的月夜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风传笛曲,一夜之间飘满关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一语双关 一语双关,妙趣横生。“言有尽而意无穷”从来都是古诗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双关手法的运用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在这一点上做得极妙,“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此诗要表达将士们的思乡情怀,诗人故意将《梅花落》这首思乡的曲子分开来写,达到一语双关之妙,一方面是《梅花落》的曲音落满整个关山,让戍边将士体味到了浓浓的乡思;另一方面,由“借问“引起人们遐想,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故乡的梅花随微风散落,洒遍关山的具体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现了守边战士的怀乡之情。可谓一语双关,妙趣无穷。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如何理解高适《塞上听吹笛》? 高适《塞上听吹笛》:\"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是一首反映边塞士兵生活的一个侧面的小诗。寒霜过后,天空明净,牧马已归。士兵在明月夜之下,吹起悦耳的羌笛。突出了士兵的思乡之情。在幽静的夜色风光中,作者从《梅花落》一曲联想到梅花,由美妙的笛声在春风中远扬边地各戍楼间,而想到梅花也仿佛在春风吹拂下飘落关塞山川,使全诗荡人心扉,余味无穷。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古诗作品《塞上听吹笛》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