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另一句是什么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工作之后还有余力的就应该去学习、进修,不断提高自己;学习、研究之余要多参与具体的工作与实践。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子夏说:\"做好官,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做好了学问,就要从政为民做事。这段话是孔子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的集中体现。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他就可以去做官从政。同时,本章又一次谈到“学”与“仕”的关系问题。扩展资料:这句话的赏析:仕:很多人说“仕”就是做官。这不严谨。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上古为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着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士”加单人旁为“仕”,则意味是管人的,也就是从事某项事物之“士”这个团队的管理者。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项目经理”或“总监”,统称中层干部。我们在前面说过,有担当的君子把权力当职责,当责任,。
\ “学而优则仕”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子张”,原文中整个句子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说的.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优”字解释为“优良、美好”,对“仕”字解释为:“旧指做官”.按照这个字典对这两个字的意思,“学而优则仕”这半句只能解释为“学习好了就能做官”.这就是我们通常的理解,这也可能是“读书做官论”和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思想根源.但如果按照这种解释,前半句应该解释成“官当好了就能学习”.可以看出,这是解释不通的.可见,我们通常这样来理解这句话是不合适的.要准确把握这句话的意思看来依靠《现代汉语词典》不行,而需要采用适合理解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华书局1936年版的《辞海》提供的解释就丰富多了,其中对“优”字的解释为:①饶也,有余也;②良也,“劣”之对;而对“仕”字的解释为:①学也;②入官也;③察也;5通“事”;而“凡人类所作为皆曰事”.如果采用“优”的第一条解释和“仕”的第四条解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句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有空闲时应该做事.”这正是楼宇烈教授对这句话所做的精彩解释,他还介绍说,现代日本语中的所用的“仕”。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该如何与时俱进?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原意是:当官的做好了自己的政务之后,如有空余时间和精力,就应该进一步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品质和才智,更好地为民办事。学习成绩出众,品学兼优,在做好学业的同时,应该为官一任,奉献社会。千百年来,人们只看下一句的学而优则仕,却不看上一句,对学而优则仕有着误解甚至歪曲。人们普遍误以认为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就是读书做官论。其实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也的确如此,十年的寒窗苦读,也只有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谋求一官半职,实现人生理想。曾几何时,我国思想界、学术界慷慨激昂地声讨“学而优则仕”,并进行大肆的批判。把学而优则仕斥之为封资修的大毒草,斥之为“孔老二”反动的“读书做官论”。当年的子夏万万没有想到,他的一句话也许是自我欣赏和得意,却在两千年之后,给他的老师招惹来了一场弥天灾祸。真正的学而优则仕,是儒家一种积极入世励精图治的精神。一边做好百姓的父母官,德治仁政,一边勤奋读着圣贤书,经世致用。在从政与读书之间,游刃有余,增长才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对仁人志士的鼓励和激进,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仕:仕途、事也、学也。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而优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