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郭子仪为大唐七朝元老犹荣,乃古往今来第一人——解读他的为人处世秘诀

2020-07-19新闻1

01.郭子仪是大唐中兴之将,历经七朝,名满天下,乃古往今来第一人

纵观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历朝历代都存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现象,秦始皇时期的白起,刘邦时期的韩信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但也不泛有安全着落、安度晚年的善始善终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他历经唐朝的七个皇帝,依然屹立不倒,乃古往今来第一人。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武举高第,累迁至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令等,后册封为代国公。

郭子仪一生历经了唐朝的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子孙满堂,名满天下。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60多人后来皆为将相。郭子仪生前享有令名,去世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极少数名臣之一。

历史上对郭子仪的评价是:“功盖天下而主不疑,未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私人生活十分奢侈,但上至朝廷,下至民间,没有人批评他不对。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享受封建帝皇之下的最高待遇,此乃古今罕见。

02.《道德经》中的“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意为收敛锐气,混同尘垢,解读了郭子仪为人处世的秘诀

郭子仪为什么能够历经唐代七朝而屹立不倒?他有什么秘诀吗?如果说有,那就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郭子仪虽是大唐名将,位居尊位,但是他同朝廷官员、军营将士,乃至黎明百姓,都能打成一片,以仁德之心待人,以谦虚低调处事,为国家着想,为同僚着想,为百姓着想。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与道家所倡导的“道”是相同的。

老子是中国道家的创始人,他提出“道”时说了一个道理,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挫掉锋芒,消除分纠纷,含敛光耀,混目尘世。这句话或许听起来略显晦涩,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方法。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是:“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解释为有智慧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没有智慧;堵塞沟通知识的穴窍,关闭传递知识的门窗;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世之中;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所以既不可跟他亲近,也不可跟他疏远;既不可使他获利,也不可使他受害;既不可使他尊贵,也不可使他卑贱,因此,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意思,就是劝解人们因私欲产生纠纷矛盾时,做到“挫掉锋芒,消除纠纷,含敛光辉,混同尘世”,要收敛锐气,不露锋芒,排除纷杂 ,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调和光芒,混同尘垢,与尘世相同。

郭子仪正是按照“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这样的要求去做的。

03.郭子仪的为人处世,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道理

郭子仪深受历朝皇帝的器重和信任 ,由唐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是由郭子仪保驾。唐玄宗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任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

不止一次,许多国难危急,都被郭子仪一一化解。天下无事时,皇帝担心其功高镇主,命其归野,他毫无怨言。虽然朝中的文臣武将多半都是郭子仪的门生部属,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他就马上移交权柄,坦然离去。当国家有难时,一接到圣旨,他又毫无怨言,挺身而出,化解难题。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要倚重于他。

郭子仪将道家的冲虚之道运用得挥洒自如,他洞悉世情,以雅量荣天下。他的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前来拜访的官员可以直接进入,甚至直达郭子仪的卧室。有一次,官员前来拜访,竟看到郭子仪在给妻子梳头,给女儿洗脸。之后,官员们对郭子仪说这不太符合大将军的形象,郭子仪却不以为然,他自称:“我已经做惯了这些事情,所以,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郭子仪的儿子也多次劝告,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家的马吃公家草粮的有500匹,我们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稍略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这才恍然大悟,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教他们习武和兵法,特别注重良好品德的培养。他共有八子八女,几个儿子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们勇于作战、不怕牺牲,为大唐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郭子仪的八个女儿个个貌美如花,且兼顾修身,是古今中外难得的奇女子。史料记载,郭子仪有七个女婿是朝廷大员,个个有权有势。

在《新唐书》中的《郭子仪传》中,记载了郭子仪如何对上忠诚、对下宽厚,特别是他赏罚分明,将士肯为他卖命。在外打仗,郭子仪有时候会遭到宦官的诋毁,他总是自省其身。如果君主召见,他会立即动身前往,避免遭受猜疑。

当时,朝中有一个名叫鱼朝恩的宦官,看不起郭子仪,便派人破坏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知道这个事情后,却并没有报复。后来,皇帝问起这个事情,郭子仪说这可能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他不怨恨任何人。之后,鱼朝恩还想迫害郭子仪,他直接将郭子仪约出来,想在寺庙里伏击他。有人将此事提前告知郭子仪,提醒他不要前往,但郭子仪却不以为然,带着几个随从就去了。鱼朝恩看出了郭子仪的仁义,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暗杀行动。

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郭子仪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有一次,前来拜访的是一个叫卢杞的人,是唐德宗的宠臣,他是唐朝末期有名的奸臣,史书上记载卢杞是“鬼貌蓝色”相貌丑陋的当朝重臣。他喜欢拉帮结派,特别是担任宰相的时候,时常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凡是得罪过他的人,事后都会遭到清算,且大多没有好下场。

那天,郭子仪正在家里欣赏歌舞,听说卢杞要来拜访,便立即遣散了所有人员。然后,回房打扮一番,穿上官服,在门口迎接卢杞的到来。卢杞看到郭子仪如此重视,有些欣喜。两人谈了很久,卢杞才离开郭府。对此,郭子仪的家人有些不解,询问他为何如此谨慎对待此人。郭子仪回答:“卢杞虽然有才干,但心胸狭隘。他的样貌丑陋,却不愿听到别人议论他。如果让你们去见他,虽然你们私下不议论,但是,你们的眼神却会让他察觉到你们的轻视。这样的话,他日后肯定会报复郭府!”

没过多久,卢杞当上了朝廷的宰相。果然不出郭子仪所料,那些曾经取笑过他、让他嫉妒的人,都无一例外遭受到了报复,只有郭府幸免于难。同时,卢杞觉得郭子仪对他有恩,对郭家人一直十分礼遇,经常会顾及郭府的利益。由此看来,完全应验了郭子仪的说法,一场大祸无意间消于无形。郭子仪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且非常有远见。

郭子仪一生经历了大唐七朝,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大唐的中兴之将,久盛不衰,古之罕有,并非浪得虚名。

0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与“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有异曲同工之处

《道德经》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常常被作为座右铭,用来勉励身心修为,可见人们希望效法“道”的作为。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他首先是一个个体,然后才是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在不同的团体里,扮演着各色各样的角色,台湾作家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写到社会就是一个“酱缸”,每个人到这里面都会被同化、被腐蚀,确有道理。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并不是让我们同流合污,毫无立场,而是希望我们做好自己,凡事要依道而行。和光同尘,道虽然存在,但是不同于一般的存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道”是无名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要求,凡是有太过尖锐、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倘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思念,也必须要解脱斩断。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 ,却不流俗,混其尘境,但仍然保持着自身的光华。

郭子仪的一生便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最好解读,做人如此,做官如斯,已是人中之极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与“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有异曲同工之处,一切了然于胸,世事尽收眼底,看透了富贵名利,自然能够长久屹立。

#隋唐#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