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数学的尽头是物理,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你是如何理解的? 逻辑哲学与物理

2020-09-30知识21

哲学与物理学在逻辑上的区别与联系?

“数学的尽头是物理,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你是如何理解的? 逻辑哲学与物理

物理学和哲学有哪些联系? 杨振宁于198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谈话中曾谈到物理学和哲学的关系。他说物理学家会谈到两种哲学,一种是“哲学家的哲学”,另一种是对物理问题长距离(或者中距离、甚至短距离)的看法。他认为前者(哲学家的哲学)对物理学没有任何影响,“它(哲学家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关系是单向的。物理学影响哲学,但哲学从来没有影响过物理学。杨振宁认为对物理学有影响的是第二种哲学,即物理学家对物理问题长、中距离的看法。举个例子,我们说:“大统一理论是不可能成功的。你同意或不同意就是对这一物理问题的长距离看法不同。“它决定了你喜欢提什么问题,不喜欢提什么问题;喜欢了解什么问题,不喜欢了解什么问题;一个问题来了,你喜欢用什么办法去解决它。杨振宁认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研究的风格,对物理学家研究工作的长期性成就有决定性影响。但杨振宁也认为要控制它对自己研究的影响。“每个人根据他过去的经验都会形成他自己的(第二种)哲学。每个人都应当注意到它对自己的工作有关键性作用,(并)因此应当适当地去控制它。这里我们可以举朗道的例子,朗道曾有学生提出宇称可能不守恒(可理解为左、右不对称),但朗道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并粗暴地否决了这篇论文。。

“数学的尽头是物理,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你是如何理解的? 逻辑哲学与物理

“数学的尽头是物理,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你是如何理解的? 数学和物理研究的是特定的东西,哲学研究的是普遍的东西,神不过是被曲扭的意识中的东西。神不是哲学的尽头,哲学在研究宇宙万物的起源时,有一个物质存在的问题,也即是最初是否存在物质的问题。若物质是固的那可以认为,宇宙万物是物质运动呈现的效果。若物质不是固有的,则给神的创世留下了空间。事实上物质是固有的,《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的“无名”其实是物质的名称,是指无限接近无的物质。宇宙万物都源于“无名”的运动而成。万物既成就有了名字,即是“有名”。有名的东西就会生生不息,就如人一样代代繁衍生息,故说有名万物之母。无名与有名之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人在没有受孕之前就是“无名”。此时不能说人是存在或不存在的。但其形成人的无名物质是存在的,不然就不会有后面的人。研究无名存在的是哲学,说无名不存在的是神学,研究无名物质的是物理,研究无名物质的多少大小的是数学。

“数学的尽头是物理,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你是如何理解的? 逻辑哲学与物理

为什么有人说物理学和哲学很像?一般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物理学家的一些理论的提出,恰恰反映了物理学家观察问题看待问题的方法。比如,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就是如此。“光量子论”是一种新的观察问题看待问题的方法。传统观念认为,凡争论,其结果:要么甲是对的,要么乙是对,正确的结论只能有一个。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为光的本性的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光的本性的争论,从古希腊就开始,途经牛顿和惠更斯,一直到爱因斯坦,如果从牛顿算起,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也长达二百年之久。光的本性问题争论的结果是,两个结论并存:光既具有微粒性,又具有波动性。这在传统观念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是范围论认为这却是真实的。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反映了一种新的观察问题看待问题的方法。客观事物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事物的现象。光的本性问题的争论就是这样形成的,微粒说与波动说,所观察只是构成光的部分罢了,所以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的实质是,任何理论都仅仅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

科学就是物理逻辑学吗?逻辑就是专业哲学?例如电子的逻辑就是电子哲学, 不是吧,科学的范围包含很广,不光是物理,还有生物化学,而且物理不光只有逻辑,物理更多的是实验,是实验基础上的归纳假设

哲学和逻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为了方便,先说哲学和逻辑的联系。联系之一—哲学和逻辑最早是“一家”。关于西方。在西方,最早关于“哲学”的表述,是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慧的人)这两个词。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0-前500或490年)使用。第一个发明“逻辑”这个词的,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前535-前475)。他写了一部著作叫《逻各斯(logos)》,残留下来一些片段。“逻各斯”后来被翻译为“逻辑”。(毕达哥拉斯)这两个人年龄相仿,都被认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哲学”可以使人聪明。赫拉克利特则主张,“逻辑”可以使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把握世界的规律。可见,如果把当时的古希腊“哲学”作为一个广义范畴,“老毕”和“老赫”只不过是强调了各自的侧重点—哲学和逻辑是“重合”的。大约一百年后,古希腊出了个“牛人”,就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在西方被称为“逻辑之父”。他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了人的逻辑思维问题。写了大量有关逻辑的书籍、论文。公元前一世纪被人汇编在一起,叫《工具论》。其中的《范畴篇》,讨论词义、概念等问题;《解释篇》,结合语词、语句,讨论判断(或命题)问题;《前分析。

易经在哲学研究领域属于什么范畴,是逻辑学还是中国古典哲学还是。。。其他? 属于神棍学。研究易经盛产神棍,比如说《周易与量子力学》什么的,可惜当代物理太难,要不然你会看到形如…

“矛盾”在形式逻辑,哲学,口语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还有“事物”的哲学含义是什么与物理含义的区别?

逻辑和哲学是不是人类自己弄出的规则?

#杨振宁#数学#哲学研究#关系逻辑#哲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