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北京琴书资料
天主教堂的中国分布 吉林天主教堂圣名“耶稣圣心堂”,坐落于吉林市松江中路三号,吉林大桥北端,南临松花江。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主体由教堂和钟楼组成,平面略呈“十”字形。全部建筑为砖石拱形建筑,无木梁或木柱,砖用的是当地特殊烧制的长31厘米、宽25厘米的青砖,石料全是用自吉林城区东南10公里的阿什哈达采集的上等花岗岩,而后精雕细磨成各种规格的花纹石柱、石门楣、石窗台等。教堂院子整体占地6449平方米,院内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使用面积536平方米。教堂坐北朝南,南北长33米,东西宽27米,脊高22米,教堂前部有3座尖塔形建筑,两侧塔高24米,中间钟楼高45米,塔尖上立有2米高的铁十字架,楼内悬挂铜铸大钟一鼎,每逢礼拜日或天主教节日,教堂钟声传数里之外。教堂高22米,全堂由高28米、直径0.5米的16根圆形大石柱支撑,教堂顶部是十字交叉单砖多拱结构,教堂的24扇玻璃窗全安装从法国运来的用铅条镶嵌的彩色图案玻璃,上面绘有花卉和圣经的故事。教堂正面开东、中、西3扇券门,从东门进去沿石质螺旋状楼梯可达二楼,再往上是木质阶梯,曲折通往钟楼。大堂内有5座祭台,其中正祭台为凿石雕刻而成,有7尊石膏塑像,做工细腻,雕工精致。1999年2月26日,被省政府确定为吉林。
北京琴书发源地 北京琴书开放分类:曲艺、艺术、北京、曲种中国北方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源于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区的五音大鼓。19世纪末逐渐有职业艺人在北京、天津演唱。20世纪30年代演员翟青山在广播电台播唱时,只用一台扬琴伴奏,称为单琴大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演员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定名为北京琴书,加了四胡伴奏。由于演员关学曾和琴师吴长宝的长期探索,进行艺术革新,唱腔借鉴京韵大鼓说唱转圜自然的风格技巧,创造了多板式的不同节奏的唱法,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北京琴书的曲调接近平谷调,只是板式全用一板三眼。早期以说唱长篇大书为主,有《七国演义》、《回龙传》等十余部;短篇唱段有《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以《考神婆》、《一锅粥》较为有名。北京琴书产生于北京,流行于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本世纪40年代前后,北京通县乐亭大鼓艺人翟青山等,改三弦为扬琴伴奏演唱,唱腔曲调与乐亭大鼓近似,被称为单琴大鼓。之后,又有关学曾和琴师吴长宝合作演唱。他们改用北京语音演唱,伴奏乐器除扬琴外,又增加了一把四胡,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了这一曲种。50年代以后正式定名为北京琴书。北京琴书的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