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佛教,如来藏自性本自清净,为何为起心动念而一念无明? 佛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起心动念

2020-09-30知识7

净空法师:读经时不要起心动念去想它是什么意思求解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舍诠趣实,名柔顺忍,四五六地。诠是个工具,实是实际理体,就是真实之际,那是什么?那是自性。我们在修学的时候,无论依哪一个法门,法门就是诠,你要不把这个法门舍掉,你就没有办法得到真实。所以大乘佛法是诠,要不要学?要学,过河的时候要它,到岸的时候就要把它丢掉。《金刚经》上说「如筏喻者」,你能把这个到彼岸的时候,所谓过河就要把船丢掉,你才能登岸,你要不肯离开船,永远到不了彼岸。所以佛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因缘所生。《中观论》上讲得很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叫柔顺忍,比前面高,四地、五地、六地菩萨他们证得,他们是柔顺忍。知道世出世间法都是假的,可以学习、可以受用,不能执着、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学习的时候不执着言说相,经本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名字里头名词术语,不执着心缘相。决定不要起心动念去想它,这个是什么意思,这段讲的什么?佛什么也没讲,什么意思都没有,你所想的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要什么都不想,你看到这个经文,字字句句无量义,那就是如来真实义,是你自性里头的真实义。你用第六意识去思惟它、。

佛教,如来藏自性本自清净,为何为起心动念而一念无明? 佛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起心动念

佛学中是怎么解释宇宙起源的 佛家不是解释,佛家给你说真相,事实真相就是这样的。宇宙跟生命同时诞生的,再给你说得清楚一点,整个宇宙跟我自己的生命是同时诞生的。怎么诞生的?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心性,在佛法里面也称之为法性、佛性、自性、本性。性在哲学里的名词叫宇宙、人生万有的本体,这个本体是什么?哲学里提出本体这个名称,本体到现在都找不到,本体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佛法说的清楚,佛法用性这个字来说明。中国古人也用性,你看“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这个性是本体。性不容易理解,只有名字,没有真的东西给你摸到,为什么?它不是物质。所以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到,耳听不到,鼻闻不到,舌尝不到,身也摸不到,心也想不到,这个东西麻烦了。但是它存在,所有一切森罗万象是它现出来的。为什么不叫性现,要叫心现?这就有学问了。性不现,什么时候现?心现了,所以叫心现识变,性变成心就现了,性要不变成心,不行。性跟心有什么差别?性没有念,心有念。所以《华严经》里面才给我们讲,“迷唯一念”,那个念就是叫心,你动个念头就叫心,念叫心,动个念头,我们讲起心动念。但是起心动念,不但我们凡夫不知道,阿罗汉也不。

佛教,如来藏自性本自清净,为何为起心动念而一念无明? 佛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起心动念

你用有念来学佛法,怎么能入得了门? 修行,起初最大的困难是难以降伏杂念。怎么办呢?不仅是现代修行人,古人也同样会有杂念。那么古人又是怎么降伏它的呢?《六祖坛经》经中有“无念”二字,真正的无念,不是。

佛教,如来藏自性本自清净,为何为起心动念而一念无明? 佛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起心动念

佛教,如来藏自性本自清净,为何为起心动念而一念无明? 赞叹题主能提出这么厉害的问题,这个问题原本是圆觉经里面金刚藏菩萨问佛陀的问题,您与菩萨问出了同等智慧的问题,赞叹题主的法缘。和雪泪孤城7 的答案确有些不同的看法,但也不完全反对。你我都是平凡人,难免用凡人之分别念揣度圣者之境界,所以我也不敢保证我的想法完全正确,不过希望能给题主提供另外一个思路。金刚藏菩萨问佛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然后佛陀用种种比喻来给大家解释,其中一个比喻是这样说的:“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这里面说,金矿里面有很多其他成分,经过冶炼提纯,把杂质剔除出去,让纯金显露出来而已。这个时候,纯金就不再是金矿了,即使过了很久很久也不会再变成金矿了。所以,当我们还是金矿的时候,不能说我们就不具有金子的性质,本自清静,本自具备完全的佛性。也就是说,我们原本是佛,这里的“佛”这个字,表示的是佛性的含义,成佛的属性,能够成佛的性质,本来就是佛的意思,所以说众生本来是佛,而。

佛教高僧进:自性清净圆明体为什么要起心动念使得万物顿现,为什么他要动那个念头? 不动就什么都不会有的 请问,您的佛教理论基础达到什么程度了?没有别的意思,小学毕业者,能听懂初中课程;初中毕业者,能听懂高中课程;您问的是博士生的课程内容;所以,至少您得有研究生的。

佛教讲的“明心见性”和“起心动念”所说的“心”到底是什么? 是人的所是人的所思所想,还是人的感官体验,还是?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无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嗔痴。。

什么是起心动念? 简单用白话说,就是对什么事有了欲望就想去做的意思。知禅解:源于种种贪嗔痴迷的妄念,产生无明烦恼、不理智的思维;由此无明的思维,产生了要去做某种行为的意识念想;由此想要产生行动的念想,产生了眼耳鼻舌身和心意(六根)对身外世界的各种分别判断道。缘于对身外世界的各种分别判断,产生分别心,有了喜爱或不喜爱的取舍;由于这种分别取舍的思维,产生对喜爱的事物更加执著、对不爱的事物愈加排斥的心理和行为;由于这种偏向的心理,对于苦、乐等感受产生种种执著的认定;由于心中已经有了肯定的固定的价值观,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产生了各种自以为是的定义;由于这些价值取向的定义,便驱动自己进行各种行版为活动,以取得这样的自我价值,完成自己的自我意识;由于执著于自我感觉自我意识,使自己的行为活动积累产生不同的后果。由此接下来就是种种生、老、病、死;爱、恨、离别、种种五蕴权盛聚之苦,也就是种种心身烦恼。

佛法开示:实相是如何精确性运作的(注:人的起心动念)? 实相就是一切本不生。我们于不生灭中妄见生灭。圆觉经:“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

为什么说任何起心动念都是过,那有善心,有善念有也过吗? 这句话所说的,起心动念就是一些恶念,贪念。而不是善念。善心,善念,这都是一些功德。

佛法。有没有众生只有念头可以起心动念,没有身体 你的直觉真好。是有这样没有身体的众生,在佛法中,称他们为无色界众生。无色界众生,尚在三界内,还在轮回中。三界即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厌离色法。这里的色法,就是指身体。

#金矿#佛法#佛教#起心动念#如来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