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夺淮入海的历史情形 元朝末年 发生过黄河夺淮

2020-07-19知识7

黄河变迁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第一节 中国文化摇篮—黄河的变迁 黄河象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的北部大地上。它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七十五万二千四百四十三平方公里。。有的地方钻过去!有的地方跳过去!大运河,黄河,古代:古代大运河是怎么过黄河的?元朝时候的中国地图里、黄河是注入东海而不是渤海的、这是怎么回事? 黄河夺淮出海有700年,黄河和淮河700年里一直就是一条河,黄河经常改道,平均100年就会改一次道,现在的黄河是清朝以后的河道。那时候还没有渤海这个概念,也没有黄海,。秦岭淮河这一区域,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城市? 秦岭淮河一带大片中部地区,囊括了鲁南,苏北,豫南,皖北,陕南,鄂北,湘北,川西北,这一大片中部地区…夺淮入海的历史情形 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南徙,自此开始了其长达700年的夺淮入海历史。黄河新河道的形成过程,也是黄淮水系的调整过程,其间南北决溢泛滥在所难免。元代至明前期黄河基本处于不治的状态。为了阻止洪水北泛运河,一旦北岸决口,便即刻兴工堵塞。因此12世纪~15世纪黄河堵口大工不断。从1194~1855年,黄河长期夺淮达661年,这一时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据《淮系年表》及其它有关史料记载,在4个朝代期间,淮河水系经历以下变化在宋朝的83年期间(1195~1278年),主流东夺汴泗,短期内尚较稳定。在元朝统治的88年期间(1279~1367年),黄河向南决口增多,淮河水系受到扰乱,水灾日益频繁。其中至元25年(1288年),黄河决阳武22处,主流向南泛滥,由涡河入淮。后经元明两代的治理,直至1644年,黄河才复向东出徐州入泗河,结束了黄河由涡、颍入淮的局面。元、明两代,均建都北京,为了维护大运河南粮北运的任务(即漕运),在治河策略上,都是尽力防止黄河向北决口,以免危及运河。元至正4年(1344年),黄河在白茅口(今山东曹县境内)决口,严重威胁漕运。朝廷派贾鲁治理黄河,贾鲁主张疏塞并举,疏是疏浚原汴河,导水东行。塞是修筑。为什么明朝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没有发生过黄河绝口? 明朝历史也有多次黄河决口,有史为证。在明朝统治的275年间(1368~1643年),治黄策略仍与元朝相似。为了维持大运河的漕运,尽力避免黄河向北溃决。明弘治6~8年(1493~1495年),刘大夏治理黄河,采取遏制北zhidao流、分流入淮的策略,于黄河北岸筑太行堤,自河南胙城至徐州长一千余里,阻黄河北决,迫使南行。回在黄陵岗以下,疏浚贾鲁旧河,分泄部分黄水出徐州会泗河,使得黄河主流继续由涡河和颍河入淮。直到明正德3年(1508年)黄河北徙三百里,主流由徐州入泗,黄河向南经涡河、颍河入淮河的水量才日益减少。明万历6~17年(1578~1589年),潘季驯治黄河。潘季驯采取\"蓄清、刷黄、济运\"的治河方针,大筑黄河两岸堤防,堵塞决口,束水攻沙,同时修筑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迫淮水入黄河攻沙。他大修黄河北岸的太行堤,又修筑黄河南岸堤防,把黄河两岸堤防向下延伸到淮阴。经过这次大规模治理,黄河一时趋于稳定。但以后由于河床不断淤高,黄河两岸决口增多。在明万历统治时期的23年(1596~1619年)中答,黄河决口18次,几乎年年决口。元朝末年,天下义军的共主“小明王”是什么来历?为何他这么小就这么大权力? 元朝末年,起义众多,小明王韩林儿的名气和受人敬仰的待遇得益于其父亲韩山童。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黄河以南、。张士诚 徐寿辉 韩山童 朱元璋 这些元末势力都是农民起义军,元军还没消灭怎么自己打来了? 元末其实是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颇有东汉末年,隋朝末年的盛况。其实,无论是“挑起黄河天下反”的反元各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