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独立设科反映了社会历史怎样的变迁 优质解答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的反思近百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先后使用过“教育要义”“教授要旨”“教学目的”等名称.进入21世纪后,“课程目标”的名称再次正式启用.语文课程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下的分科目标,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因而也就成为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自晚清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课程目标问题,就是人们一直在讨论而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的老大难问题.回顾近百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规定与讨论的历史,梳理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主要观点,探究语文课程目标嬗变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们认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无疑是有益的.一、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主要观点一百多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主要观点,大致可以分为四派.(一)形式目标派或语言目标派或工具目标派1920年,胡适在《教育丛刊》第2集发表《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他在文中把中学国文的目的暂定为四项:“(1)人人能用国语作文、谈话、演说,都能通畅明白,没有文法上的错误.(2)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如《二十四史》、《通鉴》和《孟子》、中,均表达了同样的思想.1923年,由叶圣陶起草的《新学制课程。
在我国语文独立设科有多少年的历史? 1920年,网上查到的 1920年,网上查到的 语文独立设科 反映了我国对语文逐步重视 并采取措施提高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 2020SOGOU.COM 京ICP证050897号
语文单独设科是在什么时候,恩,最好能够给出一个出处。
我国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始于多少年 综观我国语文课程设置,可谓源远流长。我们大致可以将之分为三个时期:一、清末民初语文课程设置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开始教学“六艺”—礼、乐、书、数、射、御。其中的“书”大体相当于现代的语文课程。两汉以后,教学就是诵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当然,其中有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等教育因素。可见,在漫长的古代,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融为一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文课程。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时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废科举、兴学校”的口号,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01年清政府明令各地兴办学堂,次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蒙学、小学、中学均设“读经”科,此外,蒙学再设“字课”和“习字”课,初等小学再设并行的“习字”“作文”课,高等小学再设“习字”、“作文”、“读古文词”课;中学再设“词章”课。这里的“读经”“习字”“作文”“读古诗词”“词章”,大体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文课程,以分科形式存在的语文课程初见端倪。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章程公布后未能在全国实际推行。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在课程。
在我国语文独立设科有多少年的历史? 1920年,网上查到的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中小学的语文2113,原来并不叫5261\"语文。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后,全国兴办了\"新学4102\",管这们功课称为\"国文1653\",当初的内容全是文言文。五四\"运动后,发起了白话文的运动,小学将国文改称为\"国语\",侧重学习白话文,中学则称为\"国文\",其读写上虽有白话文的内容,但还是以学习文言文为重点。1949年6月,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通用教材,一些专家们认为中小学都因该以学习白话文为主,同时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于是,在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下,将小学的\"国语\"课和中学的\"国文\"课统定为\"语文\"课。
语文独立设科经历了哪些阶段?①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学制内容包括《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等),标志着语文单独设科。内容包含“古今文学流别、文风盛衰要略”,更注重“文义”、“文法”及“作文”,还要修习楷书、行书、小篆,有点简装版“国学”的味道,是一个“醉心欧化”的结果。②“五四”时期改国文为国语。当时中学教科书,流行采取社会问题设置单元。废除“读经”,不可忽视的语言训练并未得到科学的体现。语文不断与经学、政治争地位,倒向知识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专重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学生了解和运用文学的能力没得到适量发展,失掉了平衡。③建国初期把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独立学科。语言学是一门科学,文学是一门艺术。当时文学课被讲成文学知识课、文学分析课。汉语课的教学语法体系固然完备,却忽略了学生“能力养成”。文学课和汉语课也没能很好结合。最后,如果我的回答有所帮助的话,欢迎大家点赞及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