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 西方记谱法的历史

2020-09-30知识7

请问如何看五线谱的调? 看五线谱的调,首先要理解两个概念。调:音乐作品或其中某部分,起核心作用的主音及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叫做调。调号:在五线谱中,常常看到高音谱号后面还标着一个或几个升(降)音记号。调号用以标记调的升降记号叫做调号。一般记在谱号之后拍号之前,转调时则标记在转调处。C 调没有调号。也就是没有升降记号。下面是降调的规律:一个降号(bB)是 F 调两个降号(bB,bE)是 bB 调三个降号(bB,bE,bA)是 bE 调四个降号(bB,bE,bA,bD)是 bA 调五个降号(bB,bE,bA,bD,bG)是 bD 调六个降号(bB,bE,bA,bD,bG,bC)是 bG 调七个降号(bB,bE,bA,bD,bG,bC,bF)是 bC 调这个只用看最后一个降号,最后一个降号对准的线或者是格所代表的音为“4”,依次向下唱“4、3、2、1”,当“1”在某个格或者是线上时,所对准的音就是调。下面为升调的规律:一个升号(#F)是 G 调两个升号(#F,#C)是 D 调三个升号(#F,#C,#G)是 A 调四个升号(#F,#C,#G,#D)是 E 调五个升号(#F,#C,#G,#D,#A)是 B 调六个升号(#F,#C,#G,#D,#A,#E)是#F 调七个升号(#F,#C,#G,#D,#A,#E,#B)是#C 调每个调最后一个升号向上半音,就是所有这些升号所。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 西方记谱法的历史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 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它所产生的记录即称为乐谱。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 西方记谱法的历史

文字记谱法起源于哪个朝代? 记谱法是指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它所产生的记录即称为乐谱。记谱法因国家、民族、时代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中国民间曾常用多种字谱记录音乐。如减字谱、宴乐半字谱、锣鼓经和二四谱等。现存历史上第一次记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该谱前“序言”说,《幽兰》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传。实际上,它是一首用4954个汉字详细记录了每个音在古琴上属第几根弦,什么位置,用什么弹奏法的文字。说明文字谱乃其后隋唐间琴人通用的谱式。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革新。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具体方式是用减笔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因为标明指法,也叫“指法谱”,到南宋时逐渐定型并沿用至今。它的出现使得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谱得以整理而传于后世。宴乐半字谱即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的工尺谱。在乐学理论上宋代出现了燕乐音阶的记载。“燕乐半字谱”源于唐代,也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可能是管乐器演奏指法标记的(最早发现于敦煌千佛洞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写本《唐大人曲谱。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 西方记谱法的历史

简谱和五线谱的区别、及作用 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五线谱的每根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第1线、第2线、第3线、第4线、第5线和第1间、第2间、第3间、第4间。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1线、上加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各代表1个音级。这些音级的固定高度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谱号有 3种:高音谱号,亦称G谱号;低音谱号,亦称F谱号;中音谱号,亦称C谱号。五线谱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声和乐器的需要,并避免过多的加线,有多种谱表,其中常用的有5种:即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用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3种用C谱号)。女高音谱表现已不常应用,中音谱表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高音区。此外还有上低音谱表、女中音谱表等。五线谱一般分类为: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②分谱,。

西方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简介!拜托 了 西洋音乐主要指欧洲的音乐,由于欧洲历史上统治阶层比较重视音乐,因此许多音乐家都得到资助和保护,发展出比较完善的音乐理论。目前西方的音乐理论在全世界的音乐界占有主导地位,欧洲音乐界发展的记谱法和作曲的程式得到世界的公认。

#钢琴谱#低音谱号#音乐符号#音乐#乐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