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孔子说礼者敬也不学礼无以立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2020-09-30知识8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如何区分? 要想区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就要从代表人物主张说起。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孔子:1、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同意对礼加以改造,其最大的创新纳仁入礼。所谓仁,仁者爱仁,把人当人看待,体现了对人格尊重的思想,提倡德治,泛爱众,节用而爱人。尤其反对人殉制度,不满于过分剥削和滥用刑罚。2、哲学上,摇摆于唯心唯物之间,宣扬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认为天没有意志。生而知之者上也,强调任何人的知识都是后天学习而得。3、教育上,主张教学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触类旁通,启发式教学,注意因材施教。提倡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讲究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够诗意盎然的表达思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子思之门徒,子思孔子之孙。1、政治上,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经反复劝谏而不听,可以更换。平等看待君臣关系,臣子没有天生的服从和隶属义务: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建议统治。

孔子说礼者敬也不学礼无以立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是一个孔子的弟子怀疑孔子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的故事,但这个学生的质疑,却引发了孔子的著名的一句话,叫做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也成为中国古代进行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两条重要的原则。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好玩的故事。孔子有个弟子叫陈亢,大概平时考试成绩一般,而他的同学孔子的儿子叫伯鱼,成绩不错。因为伯鱼是孔子的儿子,陈亢就怀疑孔子晚上在家里,偷偷给伯鱼补课,开小灶。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予也。大致的意思是说:有一天,陈亢(孔子的学生)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说:你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吗?伯鱼说:没有。我父亲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便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而学诗。过了几天,他还是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礼了没有?我说没有。他道: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

孔子说礼者敬也不学礼无以立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不学礼,无以立.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

孔子说礼者敬也不学礼无以立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其现实意义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协作意识,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作。丰富道德内涵、协调人际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凝聚民族力量,再现华夏雄威,促使国家振兴、民族统一大业早日实现。扩展资料: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诗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

#陈亢#国学#孔子的名言#儒家#孔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