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渴求悲鸿生命《八十七神仙卷》之赏析 朝元仙杖图与八十七神仙卷

2020-09-30知识9

八十七神仙卷的朝元仙仗 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全部面积计403.3平方米,像一条彩带环绕整个大殿,而全殿只是这一幅画,绘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是武宗元,另有说是洛阳马君祥父子等人。图中描绘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东华天帝群和南极天帝群与众仙官、侍从、仪杖、乐队等八十七个神仙同去朝谒元始天尊的情形。在人物塑造上,帝君庄严、神将威武、而金童玉女的脸庞则天真无邪。有的慈祥娇丽,有的恬淡自然,各极其态,富有神韵。作者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繁而不乱,神采飞动,深得唐代吴道子的遗韵。中心是八个主神,帝后装束,四周围绕着290多个值日神,分四层排列。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整个画面色彩单纯明朗,以石青石绿为主,衣冠宝盖大量运用沥粉贴金,总体色调既灿烂又沉厚。

渴求悲鸿生命《八十七神仙卷》之赏析 朝元仙杖图与八十七神仙卷

渴求悲鸿生命《八十七神仙卷》之赏析 学习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课程就是临摹。只有在临摹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古人作画的思想与技巧。纵观古代流传的人物画,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就是“八十七神仙卷”。此画纵30厘米横292厘米,为手卷绢本,距今已有近1300年历史,该画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已不对外展出。作者有幸三十年前目睹真迹,当即被画中人物所吸引。八十七个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在感叹古人精妙技法的同时也发现由于原件年代久远,绢本已发褐变脆今后不可能长时间对外展出,再有原画尺寸稍小,一些过细的饰物眉眼没能充分展现出来且过于拘泥。所以作者决定放大临摹,即可日后随时欣赏,又是对自己绘画功底的一次检验。于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季作者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几个月的信心、决心、横心,终于再现了原画的八十七个神仙风姿。摹本纵47厘米横500厘米,全卷浑然一体无一处瑕疵,线条遒劲洒脱,如行云流水充满动感。准确完整地再现了原作的每个细节,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技艺及深厚的绘画功底。八十七位神仙各俱风采,面部表情生动细致入微,神形皆备,完全保留了原作的特有之神韵。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临摹精品。“八十七神仙卷”的各路神仙所饰衣带是“铁线描”。此卷是典型的衣带当风的“吴家样”。“铁线。

渴求悲鸿生命《八十七神仙卷》之赏析 朝元仙杖图与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是哪八十七位神仙 《八十七神仙卷》本名《2113朝元仙5261仗图》是一幅以卷轴画形式保存下来的4102壁画稿本,亦称《八1653十七神仙卷》或《八十八神仙卷》。画中描述了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前往朝拜天上的玄元皇帝老子。队仗中共八十八神仙,头上有光环的是三帝,身着武装的是神将,另有十名男仙,六十七名女仙。画中按道教的神仙理想,以不同的比例表现人物重要程度,如其中帝君都略高大于其他神仙。他是至今存世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瑰宝,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原作纵30厘米,横292厘米。画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队伍里,帝君、神仙形象端庄,神将威风凛凛,众多仙女轻盈秀丽。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众神仙脚踏祥云,御风而行,令观者顿生虔敬之心。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加上亭台曲桥、。

渴求悲鸿生命《八十七神仙卷》之赏析 朝元仙杖图与八十七神仙卷

跟《八十七神仙图》一类的线描画有哪些?? 是唐朝,有名的那几副 跟《八十七神仙图》一类的线描画有哪些?是唐朝,有名的那几副 补充:我是专业学习国画的,需要几幅好的线描练习!学习线描的素材很多。比如永乐宫壁画,法海寺壁画。。

八十七神仙卷的喜逢国宝 1937年5月;当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兼教授的徐悲鸿应香港大学的邀请赴香港举办画展。一天,作家许地山和夫人介绍给他去看一位德籍夫人收藏的中国字画(因为这位女士打算出售收藏的据说是四大箱字画)。徐悲鸿的到来,自然使她十分欣喜。她亲手将四箱字画一一打开。徐悲鸿看了第一箱,又看了第二箱,从中挑出了几件他欣赏的佳作。看到第三箱时,徐悲鸿眼睛陡然一亮,一幅很长的人物画卷奇迹般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以至他展开画卷的手指都因兴奋而颤抖。他激动地几乎叫喊出来:“下面的画我都不看了。我只要这一幅!德籍夫人愣住了,她仍请求徐悲鸿看下去。但是,徐悲鸿连连摇头说:“没有比这更使我倾心的画了!徐悲鸿当即提出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买这张画。德籍夫人从徐悲鸿急切的情绪里悟出了这张画的价值,又有些舍不得了。徐悲鸿又提出愿意再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作为交换。德籍夫人略为犹豫后表示了同意。珍贵价值这幅唐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

八十七神仙卷的徐悲鸿 早年曾将《八十七神仙卷》与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进行仔细比较,发现它们的构图几乎完全相同,连人物数量都一样,但后者在人物造型和笔力等方面不及前者。徐悲鸿经研究认为,《朝元仙仗图》是一摹本,而《八十七神仙卷》很可能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之手。其好友张大千也赞同这个看法,并进一步推断《八十七神仙卷》系吴道子“粉本”(即壁画稿本)。此说虽非定论,然合情合理,因为武宗元宗法吴道子,许多画史研究者均从《朝元仙仗图》间接了解吴道子的画风画技。由于吴道子真迹难觅,徐悲鸿生前对《八十七神仙卷》极珍视,特在画卷加盖一方“悲鸿生命”朱印。

#国宝#朝元仙仗图#八十七神仙卷#美术#吴道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