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球状闪电」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具备哪些特点? 偶极子 氧化铪 阈值电压

2020-09-30知识6

什么是高频交流电 高频电2113流是相对于工频50HZ交流电而言的电流。比5261如,通信的信号里4102的载波电流就是高频电1653流。在某些场合,为了改变电机转速需要使用变频器,将工频电流变为相对较高频率的电流。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581标准,和我国的GB/T14277-93国家标准,是这样划分频段的:30-150Hz为低频段,150-500Hz为中低频段,500-5KHz为中高频段,5K-16KHz高频段。特点:1、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电流对机体的刺激兴奋作用随着频率升高而减弱,当频率大于100 KHz时,正弦交流电每个周期的时间小于0.01 ms,这样短的刺激时间达不到兴奋神经和肌肉的阈值(0.03~1 ms)。但l00~150 KHz的高频电流对机体仍有极微弱的刺激性,而当频率大于500 KHz时,电流已完全无神经兴奋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正弦交流电经过多少个周期,均不能兴奋神经肌肉。因此,频率越高,人体能耐受的电流强度就越大2、产热明显。电流通过物体产热主要取决于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Q=W=UIt=Pt=I^2Rt式中,I为电流强度,R为导电体电阻,t为时间。公式中与产热关系最大的是I,Q与I2成正比。当高频电流频率上升时,容抗(Xc)会急剧下降,容抗可降至数百或。

「球状闪电」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具备哪些特点? 首先回答@知识库 的提问:「球状闪电」是真实存在的么?又有哪些目击记录?球状闪电是真实存在的,这一…

输电工程的建设与使用会不会带来不利 是电网销售时的代收基金

闪电可以击穿绝缘体吗? 看到@冷哲的回答突然想起一些原来觉得十分美的东西,比如麦克斯韦方程组。听说美丽有两种,一种是深刻动…

半导体制程,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发展节点? 这的信息量有点大,供参考。题主的问题是半导体制造的制程节点,那么也就是指所谓\"XXnm\"的…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有什么不同,对人是否有危害? 两句话回答:1.电离辐射是一种可以把物质电离的辐射,电离辐射对生物是危险的。不是所有的辐射都是电离…

触电是什么感觉? 生物电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生物电 英文名称:bioelectricity 定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生物体内产生的各种电位或电流,包括细胞膜电位、动作电位、心电、脑电等。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术(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生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电位和极性变化。它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类物理、物理-化学变化,是正常生理活动的表现,也是生物活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简史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动物体带电的事实,并利用电鳐所发生的生物电治疗精神病。18世纪末,L.伽伐尼发现蛙肌与不同金属所构成的环路相接触时发生收缩的现象,提出“动物电”的观点。但被伏打推翻证明蛙肌的收缩只是由于蛙肌中含有导电液体,将绑在青蛙肌肉两端的不同金属连接成闭合回路,这才是产生电的关键。以后C.马蒂乌奇、E.H.杜布瓦-雷蒙和L.黑尔曼等的工作,都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20世纪初,W.艾因特霍芬用灵敏的弦线电流计,直接测量到微弱的生物电流。1922年,H.S.加瑟和J.埃夫兰格首先用阴极射线示波器研究神经动作电位,奠定了现代电生理学的技术基础。1939年,A.L.霍奇金和A.F.赫胥黎将微电极。

RFID电子标签电路组成及原理 一个完整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由天线和标签芯片两部分组成,其中,标签芯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电路:电源恢复电路电源稳压电路反向散射调制电路解调电路时钟恢复/产生电路启动信号产生电路参考源产生电路控制单元存储器电源恢复电路电源恢复电路将RFID标签天线所接收到的超高频信号通过整流、升压等方式转换为直流电压,为芯片工作提供能量。电源恢复电路具有多种可行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是目前常用的几种电源恢复电路[3][4]。在这些电源恢复电路中,并不存在最理想的电路结构,每种电路都有各自的优点及缺陷[3]。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不同的输入电压情况、不同的输出电压要求以及可用的工艺条件下,需要选择不同的电路以使其达到最优的性能。图2(a)所示的多级二极管倍压电路,一般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它具有倍压效率高、输入信号幅度小的优点,应用十分广泛[5]。但是,一般代工厂的普通CMOS工艺不提供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在工艺的选择上会给设计者带来麻烦。图2(b)是用接成二极管形式的PMOS管来代替肖特基二极管,避免了工艺上的特殊要求。这种结构的倍压电路需要有较高的输入信号幅度,在输出电压较高时具有较好倍压效率。图2(c)是传统的二极管全波整流。

#液晶材料#电流#科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