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快速原型的分类 快速原型法的分类包括

2020-09-30知识15

什么叫原型法?什么叫生命周期法?两者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原型法(Prototyping)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elational Data Base System,RDBS)、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4th Generation Language,4GL)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工具、手段都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它摒弃了那种一步步周密细致地调查分析,然后逐步整理出文字档案,最后才能让用户看到结果的繁琐作法。原型法(1)优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由于有用户的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易学易用,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应变能力强。(2)缺点:不适合大规模系统的开发;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整个开发过程要经过“修改—评价—再修改”的多次反复;用户过早看到系统原型,误认为系统就是就是这个模样,易使用户失去信心;开发人员易将原型取代系统分析;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3)适用范围: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不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的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大量批处理系统 生命周期法也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快速原型的分类 快速原型法的分类包括

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概念及其关系或区别 1.结构化方法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是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它的基本思想:把一个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分阶段进行,而且这种分解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使得每个阶段处理的问题都控制在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范围内。结构化方法的基本要点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结构化编码。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为基点,以一系列经过实践的考验被认为是正确的原理和技术为支撑,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等图形表达为主要手段,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和系统的结构合理性的软件分析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是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为基点,以模块化,抽象,逐层分解求精,信息隐蔽化局部化和保持模块独立为准则的设计软件的数据架构和模块架构的方法学。结构化方法按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有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SD),结构化实现(SP)。其中要强调的是,结构化方法学是一个思想准则的体系,虽然有明确的阶段和步骤,但是也集成了很多原则性的东西,所以学会结构化方法,不是能够单从理论知识上去了解就足够的,要的更多的还是实践中慢慢的理解个个准则,慢慢将。

快速原型的分类 快速原型法的分类包括

快速原型技术的目录 第1章 产品研发·产品成型·快速产品研发1.1 新要求·新工艺1.1.1 改变产品研发的条件—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1.1.2 产品研发的重要地位1.1.3 成功的关键因素和竞争战略1.1.4 关键因素—时间1.2 同步工程·并行工程1.2.1 产品研发的传统步骤1.2.2 新产品研发策略的要求1.2.3 同步工程的原理1.3 模型1.3.1 模型分类1.3.2 模型对加快产品研发的影响1.4 同步工程要素之一:通过快速原型法制造模型1.4.1 快速原型制造模型作为定义数据库的保证1.4.2 定义:快速原型·快速工(模)具制造·快速制造1.4.3 关系到产品研发阶段的快速原型模型第2章 生产制造工艺的特征2.1 快速原型工艺的基本原理2.2 层片信息产生2.2.1 用三维数据记录几何结构2.2.1.1 数据流2.2.1.2 在计算机里使用三维CAD绘制三维实体模型2.2.2 单层几何层片信息的产生2.2.3 每一层片上几何层片信息的投影2.3 实体层片模型的产生2.3.1 液体材料光聚合作用的凝固—立体光刻工艺(SL)2.3.2 由固相生成的工艺2.3.2.1 粉末和颗粒的熔融和凝固—激光烧结(LS)2.3.2.2 薄片切割—层合制造工艺(LLM)2.3.2.3 固相之外的熔融和凝固—熔化的层片模型(FLM)2.3.2.4 颗粒和黏结剂的。

快速原型的分类 快速原型法的分类包括

快速原型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投入应用的快速成形的方法有十多种,主要包括光敏液相固化法(SLA-StereoLithgraphyApparatus)、分层实体制造(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选择性激光烧结(SLS—SelectiveLaser Sintering)、熔化沉积制造(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固基光敏液相(SGC—Solid GroundCuring)等方法。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口腔领域有何应用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prototypingmanufacturingtechnology,RPMT)又有快速成型、即时制造等不同称谓。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日本、,很快发展到美国和西欧,是近20年来。

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一个新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总是要经过对初始设计的多次修改,才有可能真正推向市场。通常,产品到了经销商或客户的手中,很快就会有各种反馈的意见,认为这个产品如果能够再修改一下就会更好。于是厂家就会根据所搜集到的意见,对产品进行改型。“修改”,在制造业中,是个谈谈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哪怕是外观上的一点修改,往往就要重新制作模具。而模具的制作是一件非常费钱费时的事情,比如,一个制造普通电话机外壳的模具,就要花费好几万元才能做出来。更严重的是,当你在花钱制作新模具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一定能够满意。万一再不满意,再花钱是小事,拖延了时间就可能意味着失去市场。虽然利用电脑的虚拟技术可以非常逼真地再屏幕上显示所设计的产品的外观,但是,视觉上再逼真,也无法与实物相比。只要想一想,单凭广告的精美图片,是没有多少人敢马上花钱去买一件贵重商品的,非要亲自到商场,亲手摸一摸,摆弄摆弄,才敢真的下决心。因此在市场上,眼见还不能为实,非要手摸才能为实。买一件商品尚且如此,如果是商家成千上万地向厂家定货,就更不是单纯看看电脑屏幕就可以下决心的事了。由于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制造业的竞争十分剧烈,产品开发。

关于快速原型模型的适用范围 快速原型模型需要迅速建造一个可bai以运行的软件原型,以便理解和澄清问题,使开发人员与用户达成共识,最终在确定的客户需求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快速原型模型允许在需求分析du阶段对软件的需求进行初步而非完全的分析和定义,快速设计开发出软件系统的原型,该原型向zhi用户展示待开发软件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和性能;用户对该原型进行测试评定,给出具体改进意见以丰富细化软件需求;开发人员据此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直dao至用户满意认可之后,进行软件的完整实现及测试、维护。优点: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缺点:所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内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由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到。快速原型法是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常用的一种方容法。所有,你老师说的不对。

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快速原型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和堆积原理的崭新制造技术。它将零件的CAD模型按一定方式离散,成为可加工的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而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这些离散的面、线段和点堆积而成零件形状。【具体方法】依据零件的三维CAD模型,经过格式转换后。对其分层切片,得到各层截面的轮廓形状。然后用激光束选择性地固化一层层的液态光敏树脂,或切割一层层的纸或金属箔片,或烧结一层层的粉末材料,以及用喷射一层层的粘结剂或热熔性材料,形成各截面的轮廓形状,再逐点叠加成三维立体零件。

什么叫原型法 原型法是2113与生命周期法完全不同5261的MIS 开发方法。前述的以结构化系统分析与4102设计为核心的新1653生命周期法,以其严密的理论基础、严格的阶段划分、详细的工作步骤、规范的文档要求,以及“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导致它在MIS开发方法中的主导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生命周期法和结构化方法的弊病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开发过程繁琐复杂,灵活性较差;其次,系统开发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另外,生命周期法和结构化方法需要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业务标准化、数据资料规范化,并且需要相对稳定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这与那些管理基础薄弱的单位开发MIS 不相适应。扩展资料:利用原型法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分四步进行:首先快速分析,弄清用户/设计者的基本信息需求;然后构造原型,开发初始原型系统;之后,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使用并评价原型;最后系统开发人员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优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由于有用户的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易学易用,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应变能力强。缺点:不适合大规模系统的开发;。

#快速原型#软件#系统开发#原型设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