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吏,连官儿都算不上,这日子过得可想而知。郁郁不得志的李斯原本会在这位子上耗到老死,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几只老鼠,给了他当头棒喝,让他豁然开朗:原来老鼠是吃屎还是吃大米,是由它所处的环境决定的!那人岂不也是一样!
于是,李斯决心改变,他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对自己的老师说:“做人不想着功名利禄,就跟蠢猪一样,所以我要到秦国去辅佐秦王。”
“故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讬於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从此开始,利益成了贯穿李斯一生的主题。他考虑问题、做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满足自己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利益受损,那他必然是不会答应的。
李斯到了秦国之后,先是拜在了相国吕不韦门下做了门客,随后得到机会面见秦王,并以自己的学识和三寸不烂之舌顺利获得秦王的赏识,从此开始平步青云。
不得不说李斯是一个很有眼光,而且很会运作的人。当时七国并存,李斯为什么直接到秦国谋求发展?而不选择更为发达的山东六国。到了秦国之后,为什么直接找到吕不韦?而不找新登基的秦王政。
为什么李斯的这两次选择都是那么的直接迅速果断?
根本原因有三个:第一、李斯很有眼光,他看出了六国颓败的趋势,看出了秦国将要一统天下的迹象,只有到秦国才有建功立业、发家致富的希望;第二、李斯目标非常明确,新登基的秦王没有实权,不如去投靠大权在握的吕不韦,有了他的背书,李斯才能在秦廷站稳脚跟;第三、李斯是有野心的人,学了帝王术,就是要直接为帝王服务的,为帝王服务的人最高能做什么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李斯就是奔着这个位置去的。
这三个原因翻译成大白话来说就是:李斯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在哪里!
通过李斯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做到了秦国的相国,成了全天下最大的粮仓里面的老鼠。
这一切都得益于李斯对于利益的渴望,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啊。